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踏春游玩来赏花,酷夏戏水纳凉时,秋高气爽觅美食,寒冬打卡滑雪忙。
这里,是“趣”意盎然的兰州新区。
累计投入70余亿元,先后建成西部恐龙园度假区、长城西部影视城、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中川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做好做足“趣”字文章,兰州新区正激发文旅新活力,全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研学教育、康养体验于一体的都市新城。
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
体验之趣
接地气、聚人气,兰州新区流量效应愈加彰显,从而更好赋能于相关产业,带动一城景气。
在位于兰州新区的西部恐龙水乐园里,游客仿佛置身大海中,尽情享受冲浪的乐趣。
来自庆阳的游客何强一家三口刚刚体验了“暴风海滩”的刺激冲浪,“孩子小学刚毕业,已经放假了,一家人一起出来放松游玩几天。”
何强说,“早就听说兰州新区新建了多处景点,来之后果然不虚此行——水乐园里冲浪、极速滑道感受速度,玩累后再泡泡温泉……我们计划下午去民俗村,明天再去采摘、看花海。”
西部恐龙水乐园运营经理赵晓娟介绍,端午小长假期间,水乐园每天游客量可达8500人。“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兰州新区变得越来越有‘趣’,也让我们这些文旅产业从业者们对兰州新区的未来更有信心。”
游客享受冲浪(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丁凯/摄)
近年来,兰州新区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全域特色化”的思路,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持续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建成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业在扩消费、促就业、保增长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亲子、旅游+影视、旅游+康养、旅游+体育……在兰州新区,游客总能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旅游体验。
文旅产业发展的意义不止于文化和旅游业本身,更在于发挥其综合带动作用,壮大产业集群。
徐吉祥的特色小吃店主打产品——搅团
特色之趣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让39岁的徐吉祥劳累并快乐着。
“这几天都是早上5点到店里,晚上11点回家。”徐吉祥和媳妇开的特色小吃店,位于兰州新区晴望川民俗文化村里。
“晴望川”,既是一个兼具南北民居建筑风格的民俗文化村,也是一个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村”。
行走在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两旁来自天南地北的特色小吃,随时“诱惑”着游客的味蕾;各具特色的海派酒店、民俗博物馆,古戏楼、牌楼、祠堂、古民居,吸引着游客的目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将散落在民间的文化民俗收集、传承并呈现,让游客不仅能看,还能参与体验……乡情乡韵扑面而来。
民俗文化吸引力与文化体验感的“文化趣味+”,让“晴望川”重新定义“旅游”,也成为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来这里“打卡”的动力源。
“乐游新区”品牌正在逐步形成(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丁凯/摄)
仅在端午小长假期间,兰州新区各景区就围绕吃粽子、熏艾草等传统民俗,为广大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大餐”——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举办“粽”情端午话民俗;梅园田园综合体举办“巧手包粽”擂台赛;新区农投集团花卉交易中心推出挂艾草、雅歌投壶等活动;中川小镇举办苗疆异域风情狂欢嘉年华,体验火把节、竹竿舞等特色演出;第三届海滩电音派对,深受年轻人喜爱……
各景区在“趣”字上做足文章,使游客的体验感越来越好,“乐游新区”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旅游被重新定义的“晴望川”
增收之趣
何强一家人的开心、赵晓娟的信心、徐吉祥的忙碌,尽显兰州新区文旅产业经济“活力”十足。
统计数据显示,端午小长假期间,兰州新区共接待游客13.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14.97万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89%和90%。
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不仅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动力源泉,更是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兰州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坚持多业态发展、多点开花的理念,打造以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栖霞湖为主的生态旅游项目;以水上漂索道滑水基地、市民体育公园为主的体育旅游项目;以奥特莱斯、国际商品进口城等商业综合体为主的购物旅游项目;以蓝天城儿童职业体验中心、青岛啤酒工业企业等为主的研学旅游项目;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亲子采摘园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不断推进区域内资源、产品、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
研学旅游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丁凯/摄)
通过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兰州新区以“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为抓手,丰富文旅产品新供给,进一步提高了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
“通过不断打磨我们的旅游产品,兰州新区‘产学研、游乐购’多业态文旅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连续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兰州新区接待旅游人数382.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52亿元。今年上半年,预计接待人数可达2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亿元……”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副局长边建霞相信,未来一定可以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如今的兰州新区,正因文化旅游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而活力四射。
编辑:李晓君 徐诚诚 魏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6月30日【“城”长的力量】兰州新区之“新”
- 2021年06月30日【“城”长的力量】兰州新区之“周”
- 2021年06月29日【“城”长的力量】兰州新区之“蓝”
- 2021年04月27日兰州新区: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创新力量 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