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关注】汛期黄河水流急 野泳漂流太危险

 2021/07/19/ 08:20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纪敏 玄丝雨

汛期黄河水流急 野泳漂流太危险

7月18日,游泳爱好者在黄河上用划桨板漂流。

  7月入汛以来,受黄河上游降雨和刘家峡水库泄洪影响,黄河兰州段水流量达到每秒近2000立方米。在黄河水位逐渐高涨的情况下,以黄河兰州段中山桥为中心的东西河道处,有很多游泳爱好者及市民擅自在黄河航道里游泳,甚至使用划桨板和划桨船漂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此类行为也影响了河道内正常船舶运营秩序,一旦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黄河两岸都张贴了危险警示,但总有人无视警告,“野泳”及水上漂流者仍我行我素。

  七里河黄河大桥回水湾成了游泳爱好者“据点”

  7月18日中午,记者来到七里河黄河大桥看到,有几名男子正穿着泳裤坐在黄河岸边晒太阳,有几名游泳者已游完返回,还有几人正在脱衣服准备下水。“这里已经成了游泳爱好者的‘据点’。”附近茶摊一名张姓老板告诉记者,一年四季,这里时常有人来游泳,多则几十人,少则十几人,几乎每天都有。河水上涨时,经常有社区及海事局工作人员进行劝离,但是这些人根本不听。

  为何这些人将这里设为“据点”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里是一处回水湾,河水流速相对缓慢,河水也比较清,能将身上的泥水冲走。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去游泳馆游泳时,“游泳馆的价格贵、距离远,这里不要钱,而且是活水,可以无拘无束。”多名野泳者说,“去游泳馆,只能算是戏水,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游泳,并且游泳馆实行年卡,游一次一般在30-100元,太贵了。”

  当问及这样自带游泳设备下水是否考虑到影响河道内船舶通行时,一名游泳爱好者不耐烦地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不需要别人干涉,来这里游泳的大多都是‘久经沙场’的游泳爱好者,自己的安危自己能掌握,不需要别人来管。”

  野泳漂流“新鲜刺激”实则危险重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自然、挑战自然成为一些人的追求。野泳漂流听着新鲜刺激,但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水上搜救队队员李军告诉记者:“进入汛期以来,河道两旁都设有禁止游泳的牌子,可野泳者抱着一份侥幸心理,根据我们多年的野外救援经验,发生溺水事故的人往往都是会游泳的。哪怕水性再好,遇到类似冷水坑或者漩涡很容易脚抽筋并深陷淤泥。”漂流中遇到激流对于爱好者来说非常刺激,但是很容易发生翻船等情况。而翻船后,人们很容易在水中耗尽体力。尤其一些藏在水下的礁石,当水流过较大礁石的顶部时,河水会反向向上游方向流动,这种现象称作倒卷流。如果划桨船或者划桨板等简易漂流设备遇到此类情况,极易与礁石发生碰撞导致翻船。

  截至目前,针对在黄河里“野泳”“漂流”的现象,水上派出所及兰州地方海事局暂无相关法规约束,只能进行善意劝阻,但是收效甚微。

  建议设置“公泳公益开放日”

  兰州市水上搜救队许队长告诉记者,汛期黄河水暗流涌动,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临河的地方,执法部门已标识了警戒线,立下了警示牌,提示市民注意水情,切勿戏水遇险。市民应该到设施齐全的游泳馆去游泳,然而游泳馆需收费,导致游泳成本过高。他建议每月设置一个“公泳公益开放日”,免费为社会大众服务,可采取预约方式,人满为止。这样既能防止人满为患,游泳爱好者也可畅游,一举两得。同时,利用资源优势,解决设施问题,可采取半公益形式,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公共游泳设施,加大公共产品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向上争取、公益性募集、财政拨付、市民捐助等途径筹集资金,建设和管理公益性的游泳馆(池),满足市民纳凉和锻炼身体的需求。

  生命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一点疏忽一瞬大意,都可能让生命瞬间消逝。希望游泳爱好者切忌在浊浪中显示自己的勇武,证明自己的游泳技术。

  文/图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 玄丝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