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民乐扁都口 抒丝路豪情 看油菜花海

 2021/07/21/ 08:41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刘小雷

民乐扁都口 抒丝路豪情 看油菜花海

  进入7月以来,祁连山下张掖市民乐县扁都口的万亩油菜进入盛花期,竞相开放的油菜花汇成“金色的花海”,游客犹如置身画卷之中。

  扁都口地势险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风光雄浑壮丽,高大险峻的祁连山被扁都峡拦腰切断,它是横穿祁连山的唯一通道和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如今也是祁连山腹地游的最佳线路。

  既是峡谷,又是古道

  从张掖市区驱车往东南方出发,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远处天边的祁连山脉,近处则是典型的高山草甸。山丘高低错落,绿草成荫,牛羊成群,一派安静祥和的田野风光。

  到了民乐县城,沿国道227线南行约30公里,高大险峻的祁连山被峡谷东西劈开。这个历史悠久的峡口,在东西绵延千里的祁连山脉中段,贯通南北,全长约28公里,它就是古人所称的“大斗拔谷”,如今的扁都口。

  两山夹峙,一水中流,南通河湟、北达甘凉,扁都口自古有河西走廊“南大门”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通行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便由此入西域,而今国道227线由此穿过。

  从进入扁都口峡谷开始,视线所及,农田变成了草原,房屋被山石取代,高原特有的黑牦牛格外吸引眼球。扁都口峡谷深长,两侧奇峰耸立,峭壁突兀,怪石森然,凝望时,令人遐想无穷:有的似山神俯首,有的似佛陀静坐,有的似观音临世,有的似圣人沉思,有的似苍鹰啸天,有的似猛狮怒吼……

  这里既是峡谷,又是古道。祁连山的冰川融水与地下水汇合,以青海省的峨堡镇为分水岭,一条向西,过青海省的祁连县流入甘肃省,最后汇入黑河;一条向北,成为流经扁都口的童子坝河。

  终年白雪压顶的祁连山,高山草甸、森林、河流,形成了扁都口特有的高海拔气候。

  “甘青咽喉”的身心体验

  在历史上,扁都口真真切切发生过“六月飞雪冻死人”的事件,这与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有关。据考证,隋大业五年,隋炀帝率领40万大军西征,在对吐谷浑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决定在张掖召见27国使者,召开万国博览会,遂率数万之众由扁都峡而出。从扁都口入张掖,时值农历六月,进入扁都口,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在暴风雪袭击下,“士卒冻死大半”。

  普通士卒冻馁而死之后早已化作雪泥,而在离谷口两公里的地方,却有堆土痕迹明显的小山包,被当地人称做“娘娘坟”,据说埋葬的是与杨广至亲的一位女性。按照《周书·皇后传》记载:“炀帝西巡,随行乐平公主,系文帝之女,炀帝亲姐,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天元皇后杨丽华,葬于河西。”由此可以推断,这个“娘娘坟”葬的就是杨广的亲姐姐杨丽华。

  游走在盛夏季节的扁都口,在脑海中想象当年因为极端气候造成的那场惨剧,总感觉和历史的记载隔了一层东西,但“甘青咽喉”的身心体验却如此真切入微。就说谷口到俄博岭,居然有20多处险关要隘,历朝历代都在这里修筑营盘,设置关卡,驻兵防守,别说去一一探访那些犹存的遗迹,光是听听土牛城营盘、台子坡营盘、西双营盘、东双营盘、大墩营盘、俄博营盘这些地名,就足以让心灵感受到震撼。

  绿叶黄花的大地艺术

  从西汉霍去病开辟丝绸之路开始,到隋炀帝西巡召开举世闻名的万国博览会;从唐朝名将金吾将军杜宾客与吐蕃激战于祁连山下大获全胜,保护了西域通道,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的唐朝名将哥舒翰镇守大斗拔谷;而在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金戈铁马通过扁都口,横穿祁连山,占领青海北部地区;闯王李自成的部将也曾经率大军从扁都口穿越祁连山……

  历朝历代,这里都不缺故事。留在这片峡谷的历史与岁月,都化成了如诗如画的扁都口。

  正值盛夏时节,扁都口早已经被上万亩的油菜花田覆盖,尤其扁都口往北至民乐县城28公里地段内,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油菜花,其间点缀着白墙红瓦、高低错落如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派极富魅力的高原田野牧歌景象。

  人们以油菜花为笔,广袤的大地为画纸,在扁都口“绘制”了一幅幅巨型的大地艺术。笑脸、心心相印、各色花饰,近观与远眺,仰望与俯瞰,角度不同,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同。

  在这条古道上,走过戍边将士、商贾驼队、使节高僧,也走过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篇,如今这里的万亩油菜、金色田园、高原牧场、石佛岩画、关隘文化,仍然会让你流连忘返。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