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花经济”绽放平凉大地

 2021/07/29/ 11:40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柳娜

“花经济”绽放平凉大地

  □平凉日报记者 柳娜

  盛夏的平凉,景区里、公路旁、公园内花儿朵朵,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在平凉,一代又一代的种花人辛勤耕耘,努力探索,书写着“诗和远方”。伴随着四季轮回,花开花落生生不息,花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兴,不断发展升级,不仅“芬芳美丽满枝丫”,还成为“四季飘香、月月挣钱”的“致富花”。

  花之路:美了田地 富了乡土

  很多人以为,平凉市面上售卖的花卉都是从云南等地空运过来的,然而,随着2018年平凉施沃特鲜切花基地的建设运营,平凉本地培育的鲜切花、盆栽花开始大量涌入平凉花市。

  玫瑰、向日葵、菊花……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崆峒区安国镇安国村的施沃特鲜切花基地,放眼望去,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走进棚内,色彩缤纷的各类花卉竞相开放,工人们正忙着栽培、灌溉、养护,置身于花的海洋,让人心情愉悦、步履轻松。

  基地的主人是平凉年轻创业者樊永强,他依靠“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将他的平凉施沃特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步步发展成一家集设施农业、特色采摘、循环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8年他投资900多万元,在安国村流转土地106亩,建成了33座新型日光温室,从昆明引进玫瑰、向日葵、菊花等适合平凉种植的鲜切花品种,发展鲜花产业。他还聘请昆明和武威的鲜花种植专家进行试种,探索解决了西北干旱地区鲜花生长的湿度、温度、土壤、病虫害防治以及昼夜温差大防止低温出现的苗木休眠等技术难点问题。

  2019年9月,得益于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依托天津河西区与崆峒区产业合作扶贫项目的大力支持,樊永强引进天津克莱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方投资500万元建设了柯莱沃鲜花基地二期项目,包括占地4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以及智能化管控系统。该项目年培育各类盆栽绿植3万盆,预计产值500万元,打破了平凉绿植花卉靠南方引进的局面,解决了南方花卉在北方养不活的问题。

  基地常年用工量在120多人次,吸纳了安国村及周边村社不少村民前来就近就业。从2018年基地建设之初,张福就来到基地打工,现在已是这里的负责人了,每月能挣3000元工资。“在这里打工环境好,身心也愉悦。”张福说。前不久,平凉施沃特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命名为崆峒区首批乡村就业工厂。

  深深浅浅的红,或浓或淡的紫……7月27日,平凉万荣绿化古建公司总经理陈志清穿梭在几个花圃之间,察看苗木生长情况。百日红、独杆月季、蔷薇,含苞待放,芬芳可人。

  平凉万荣绿化古建公司的苗木种植面积为66亩,培育的花苗有20万株左右,15个品种。“近几年来,市场对花木的需求量很大,生意红火。我们承担了平凉市内许多小区绿化工程,会大量用到花木。还有一些有需求的客户直接到花圃采购,也有些客户在看完花卉之后批量订货,由我们负责送货到单位或家里。”陈志清介绍道。

  一边说着,陈志清一边指挥工人挑选、起土、装车。

  万荣绿化古建公司的苗木种植基地目前固定用工30多人,每人每天工资120元,可以为周边村庄大量富余劳动力提供灵活就业。

  朱发是崆峒镇官庄村农民,在基地干活已有3年了。他说,“我们经常来这里给花锄草、修枝,还有工资领。”来花圃干活的多是像朱发这样四五十岁甚至更大年纪的村民,外出打工不方便,7年前有了苗木基地后,他们在家门口就有工打,活儿也不重,可以轻松赚钱贴补家用。靠在花圃打工,平均每个工人每月至少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近年来花木市场前景广阔,基地所培育的花木不仅销往本地,还有天水、庆阳、固原等地客户前来订购。

  “花木种植产业赋予乡村发展活力,通过流转土地,既解决了村里劳动力就业,也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同时美化了乡村,可谓一举多得!”崆峒镇党委书记李盈盈说起产业发展喜上眉梢。

  花为媒:美丽花儿带火乡村旅游

  近年来,平凉多个乡村深挖本地的花卉文化,打造以花为主题的特色景点,发展乡村旅游业,为平凉乡村振兴闯出了一条新路径。

  每年暮春与初夏之交,在泾川县王村镇刘家沟村,盛开的油菜花像给大地铺上一张金色的地毯,点缀出美丽乡村的无限风情;置身于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的美丽花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仙境一样的繁花盛景之间,身心也跟着舒畅起来……这些植根乡土,以“赏花”为旅游核心内容的景区从乡野中脱颖而出,成为平凉大地耀眼的旅游新景。

  火爆的“赏花游”带动了平凉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赋予了乡村经济新的活力,也激发了创业者投身“花事”的热情。

  90后的王斌没有想到,自己在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承包的两个种植、展示、销售多肉的大棚,竟然成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大棚里,一株株粉粉嫩嫩的多肉植物,让人们流连忘返。这里种植着200个多肉品种,王斌根据不同的花色,配上不同风格的花盆,造型各异,相得益彰。整个大棚既体现了多肉的美又充满浓厚的艺术气息,游人可以在这里尽情赏玩。“这里不光供游人欣赏,不少年轻人还喜欢来这里拍照。”王斌说。据介绍,两个大棚一年的销售额达到20多万元。

  崆峒区白庙花海乡村旅游景点现在早已成平凉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白庙花海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于2018年10月,目前白庙花海乡村旅游景点每年可达到300万元以上的营业额。二期项目将着力打造白庙花海动物园、农耕文化体验园、户外水果采摘园。”白庙花海乡村旅游项目负责人刘光兵向记者讲述未来项目的发展图景,“项目建成后,白庙花海乡村旅游景点每年可达到500万元以上的营业额。势必会带动白庙乡饮食小吃、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白庙乡乡村经济发展,带动白庙乡当地农民收入的增长。”

  未来,平凉将继续做强花产业,厚植花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特色“花经济”,也将越发闪亮,愈加动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