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民勤沙葱成了生鲜界的“网红”

 2021/08/02/ 08:49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王星明

整村种植“盒马”助力 销往全国

民勤沙葱成了生鲜界的“网红”

农户采割沙葱

精心挑选的沙葱销往全国

  听说了吗?最近,原本在甘肃民勤的荒地、草地里面十分常见的沙葱,在南方走红了,被网友们送上了热搜,成为“吃货”的新宠。

  “让沙葱走上全国各地人民的餐桌,我和这里的村民们花了10多年的时间。”盛夏时节的民勤县大坝镇八一村天绿维沙葱采收储运处理中心,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沙葱,正在查看沙葱长势的甘肃省民勤县天绿维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凯说,随着盒马鲜生把沙葱带到全国市场,现在民勤沙葱种植户越来越多,农户们收入都实现了翻倍,沙葱已经成了民勤农民致富的金苗苗。

  “10多年前,我听都没有听过沙葱。”

  沙葱是百合科植物的一种,是多年生草本,多以簇生存,主要生长在一些条件恶劣的戈壁中,它的外形与幼葱很相似,因此得名叫沙葱。张凯就是将沙葱送上“盒马”的人,他说:“10多年前,我在北京做餐饮管理时,听都没有听过沙葱。”他和沙葱的情缘始于一位山东老人讲述的西北知青的往事。

  老人告诉张凯,在那个年代,沙葱养活了好多的知青,他怀念那个年代的知青生活,想念沙葱的味道。只是,无论是北京还是济南、上海的超市里都找不到沙葱。老人眼里的遗憾一下子就打动了张凯。“我就想,沙葱一定是一种特别珍稀的美味,我能不能让全国人民吃到这种美味?”从那时起,张凯有了做沙葱的想法,但10年前,沙葱只有野生的,只能夏天吃点,数量还有限,根本不成规模,网络更是几乎没有关于沙葱的任何报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凯听说在甘肃的民勤县有人种沙葱。“我马上赶到民勤县,在离县城十多公里的八一村,看到了人工种植的沙葱,虽然只有几棚,但对我来说,真的是如获至宝。”就这样,张凯开始了他的沙葱事业……

  “农户收入翻倍,民勤成了最大的沙葱产区。”

  沙葱的外销之路并不好走。刚开始,大家以为沙葱和看到的白菜土豆一样,采割完直接发走就好了,“冬天还好,损失不大,但夏天,客户收到货时,很多都烂了,只能扔了。”于是,张凯在民勤的种植基地住了整整一年,和农户共同研究沙葱采割、降温、包装、运输等问题,层层解决。经过一年的摸索总结,终于能把沙葱源源不断地从民勤运到了呼和浩特,虽然还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比起以前好了很多。张凯看到了希望,又贷款投入180多万,买了专用设备,自备冷藏车,扩建了冷库,自建了精选小车间。

  经过几年折腾,沙葱的销量越来越大,新疆、包头、呼和浩特、银川、兰州、西安方向的沙葱销量也是越来越大,几乎是供不应求。“基地的农户尝到了甜头,种植户越来越多,现在整个村子都在种,还往兰州、中卫、酒泉、银川等地发货。”张凯说,“八一村已经成为民勤县最富有的村,农户们收入翻倍,民勤也成了我国最大的沙葱产区。”

  “让更多的人吃到沙葱美味不再是梦。”

  今年夏天,盒马鲜生的采购找到了张凯,决定帮助他把沙葱带进大城市,让更多人尝到沙葱的美味。自此,沙葱开启了从未有过的南下之旅——穿上了专属的保鲜盒,套上吸水纸,坐上飞机……在全程0℃至3℃的冷链环境中,走到了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

  “沙葱是我们在做甘肃‘金张掖’基地项目时开发的品项,甘肃的张掖、武威等好多地方都有生长,这个品项在以前作为本地野菜消费,后来有人开始尝试人工种植,目前核心产区在武威民勤,我们的基地种植面积有600多亩,为了保障全年供应,基地投入建设了150亩的大棚设施,这样即使在冬季也可以吃到新鲜的沙葱。”盒马鲜生采购王钱告诉记者,沙葱保鲜难度很大,需要0℃至3℃全程冷链,保鲜期也很短,为了保证鲜度,给消费者最好的口感,都是从基地采收后发空运到各个城市。

  为了提升品质,张凯和“盒马”为产地定制了严苛的采收标准。“我们只要生长15天,长度在20公分至25公分的沙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同时保留沙葱的清香和鲜嫩口感。”王钱表示,“盒马”销售的沙葱都经过人工的精心挑选,通过精细的锁鲜运输,最大程度保留了沙葱的鲜美,即使远在2000公里外的深圳,也能吃出戈壁滩的原汁原味。

  现在,沙葱通过“盒马”已经卖到上海、北京、西安、深圳、广州、重庆等城市,受到了消费者一致欢迎。在上海上市一个月以来,销量涨了7倍,每天一上架几乎半天就卖光了。沙葱这种只在戈壁能吃到的砾中小菜,已经一跃成为生鲜界的“网红”。就像张凯所说:“未来几年,沙葱会迎来前所未有的销量,通过盒马平台,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吃到沙葱美味不再是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星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