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庄浪:编织手艺谋幸福 帮扶车间促增收

 2021/08/08/ 23:25 来源:新甘肃 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王卫军 杨珂

王红瑞向车间姐妹们讲解编制手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王卫军 杨珂

  穿针引线,点画量尺,一钩一挑,钩针娴熟飞快地来回游走……在庄浪县水洛镇东关村的一家乡村就业帮扶车间里,一群喜爱手工编织的留守妇女聚在这里,用一双双巧手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一幕温馨忙碌的画面,勾勒出了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王红瑞是就业帮扶车间的带头人,凭着对编织行业的热爱和不懈追求,她带领周边妇女同胞走上了创业增收、把手工编织小产品做成经济发展大产业的道路。她先后获得平凉市妇联“陇原巧手”、全省脱贫攻坚巾帼带头人、庄浪县“优秀电商运营人员”等荣誉称号。

  王红瑞从小就喜欢手工编织,在母亲的教导和指引下,年纪尚小就学会了手工编织基础技能。“在需求多样、前景广阔的编织行业市场下,仅凭自己仅有的一点儿皮毛是远远不够的。”王红瑞说,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必须要掌握娴熟的技艺,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学习传统钩编技术,王红瑞向擅长编织手艺的街坊邻居请教,又利用外出时间在河北、陕西等地服装加工厂、手工编织厂学习先进手艺。

  随着时间的积累,王红瑞掌握了娴熟的编织技术,还自创了很多精巧的作品。通过省市比赛、展览会、旅游推介会、外出学习等活动,她的知名度逐渐提高。

乡村就业帮扶车间。

  王红瑞为了提高留守妇女手工技术,带动妇女同胞增收致富,在水洛、岳堡、通化、郑河等乡镇举办培训班。由最初成立的手工编织店铺“庄浪巧女人手工坊”发展成为巾帼巧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解决就业人员33人。

  唐巧兰是杨河乡元咀村人,2018年来到就业帮扶车间。她说,“刚来时我不会编织手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在这里学习手艺的同时,还能赚钱顾家。一个月能挣1800元左右,足以支付日常开销。”

  “我通过考察学习,认识许多需要代加工的厂家,订单越来越多,公司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说起帮扶车间的未来,王红瑞信心满满,“按照市场需求,下一步我计划分两步发展,一是注重生产适合中老年人需求的实用型产品,如拖鞋、帽子、毛衣等,二是生产适合年轻人需求的时尚型产品,如各种玩偶、挂件等。”

王红瑞与车间员工在水洛镇郭堡村一村一品展示会上现场直播编织卖货。

今年妇女节,王红瑞与车间优秀员工合影。

  王红瑞(右)跟随省文旅厅参加“畅游交响丝路·启航如意甘肃”(江浙鄂)文化旅游推介营销活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