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记忆中的打麦场
陈进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西北农村,每到夏收时节,金色的麦浪随风摇曳。这时庄稼人一边在田里舞动麦镰,让一排排麦捆躺在地上,一边开始盘场(平整麦场)。打麦场一般选在自家门前麦田里,大小要合适,而且要特别平整。麦粒从这里离开麦穗,走向千家万户,麦草堆积成垛,继续守望着田野。
我家的麦场基本都由我平整,先用耙子或锄头在麦场翻土,推平,再洒点水,等水完全渗入后,用小碌碡反复碾压,直到麦场完全平整。炎炎烈日下,我拉着碌碡来回走,“咕吱、咕吱”的声音在麦场上空回荡,也回旋在我的脚下。
麦子上场后,大大小小的麦垛摆满了整个麦场,像一座座小山,也像一座座帐篷。孩童们在麦垛间追逐嬉戏,捉迷藏,尽情释放生命的活力。麦子在麦场悠闲地享受太阳的恩泽。大约半个月以后,准备碾场了。碾场时,邻里间互帮互助,组成团队集体劳作。大家把麦垛拆开,麦捆拆散,麦子均匀地铺在麦场上,这叫做摊场。然后套上两匹骡马或两头牛,拉着一个带齿的大碌碡绕圈碾压,一人负责赶碌碡,称为“场把式”。大碌碡随着“场把式”的吆喝声在麦场一圈又一圈地打转,碾压得麦秆发出微弱的噼啪声,像在演奏一首丰收曲,听得人心里暖暖的。其余劳力分两排面对面站立,拉开一定距离后,双手举着梿枷使劲敲打麦子,梿枷一板接着一板打下去,“嘭、嘭……”紧张有序的节奏,掺杂着使劲的呼喊声和微弱的喘气声。他们脚步一致,一进一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滴。打一阵子,休息一阵子,喝着茶说说笑笑,一幅祥和温暖的丰收画面。日上三竿,太阳炙烤着麦场,麦子在碌碡和梿枷的双重攻势下,变得绵软柔和起来,越来越薄。骡马在场外休息时,人们用木杈把贴着地的麦秆麦穗翻个底朝天,这叫做翻场。再继续碾压,梿枷继续敲打。翻场三四次,直到麦穗完全碾烂压碎,乡亲们再把麦草一层一层堆成草垛,放在场边。扬场是碾场的最后一个环节,麦草清理干净后,把掺杂有麦糠的麦粒堆在一起,再用木锨端起来抛到半空,让风吹掉麦糠和碎秸秆,饱满的麦粒落在地上。男人们拿着木锨使劲地扬场,发出“唰、唰”的声音。女人们拿着扫帚细心地扫场,把落在麦堆上的麦糠和碎秸秆轻轻扫出去,留下黄灿灿的麦粒堆得像小山一样,也像堆成的金色汗珠。
进入21世纪,盘场依旧不变,麦垛依旧林立,而碾场时,拖拉机唱起了主角戏,拖拉机拉着碌碡在麦子上尽情展示优美的舞姿,乡亲们只是等着一次又一次的翻场。再后来,碾场改成了脱场,麦垛不见了,人们把拉到麦场的麦捆直接放进脱谷机,脱出来的麦粒直接装进袋子里,麦草随着机子的轰鸣声喷出去,乡亲们把轧碎的麦草堆积成草垛,放在麦场边,省时又省力,一天能脱好几场。
近几年,也用不着盘场了,收割机直接开到地里,麦粒装进袋里,麦草打成包。打成的秸秆包,直接卖到养殖场。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碾场的形式也在不断改进,从复杂到简单,从传统到现代化。打麦场也渐行渐远,最后慢慢地消失了,成为人们永恒的乡村回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8月12日【校园文学】嘉峪关情
- 2021年08月12日【校园文学】静坐屈吴山
- 2021年08月12日【校园文学】摘花椒的女人
- 2021年08月12日【校园文学】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