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看点】夏河: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2021/09/03/ 04:2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祁正明 袁茂润

【看点】

夏河: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祁正明 袁茂润

  党的十九大为乡村发展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夏河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甘南州委州政府“五无甘南”创建行动和生态文明小康村“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目标为依托,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核心,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和生态建设的民心工程,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五无甘南”行动 美化面子

  金秋时节,夏河县持续深化“五无甘南”创建行动,围绕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城乡整体面貌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等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集中攻坚。

  在夏河县达麦乡,乡镇干部身穿红马甲,各村群众手拿铁锹、扫帚,正在热火朝天地清理河道垃圾、整治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

  “以前是乡干部和各自然村的保洁员开展常态化环境卫生整治,但效果不太明显。现在我们是动员所有村民都行动起来,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集中整治。”正在组织群众打扫环境卫生的达麦乡乎尔卡加行政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双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还是人多力量大嘛!”

  连日的秋雨让夏河县合扎公路扎油道村加尕滩梁段出现了小规模的山体落石和道路淤泥。在集中攻坚行动中,扎油乡的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不怕苦、不怕累,全员出动清理落石和淤泥。不一会儿落石和淤泥就被清理干净了。以网格片区为基础,夏河县层层动员、层层落实,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从高山河谷到草原牧场,从田野村落到房前屋后,一场全民参与、全域行动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在成为夏河这片高原热土的最亮底色。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 坐实里子

  “这次我们村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我们也要努力把自己的房子修得更好。现在,村子里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建好了,我们特别高兴。”正在忙着装修自家小屋的贡去当知是夏河县博拉镇博拉道村的村民。看到自家门前的路宽了、村子里的基础设施完善了,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提升改造工程给博拉镇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新景象、新变革。通过干部包户责任制的方式,博拉镇在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同时,也同步开展户内环境整治和改造,帮助群众适应新环境、新生活。

  “十三五”期间,夏河县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点205个,涉及14个乡镇229个自然村8745户42115人,惠及1245户6072人。今年,夏河县计划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44个。其中,生态文明小康村35个,进一步提升改造3个,文化旅游标杆村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3个。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深度推进加上全域行动、全员参与的环境综合大整治,有效提升了农牧村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加有效地增加了群众收入。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鼓钱袋子

  自被甘南州委州政府确定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和环境革命升级版样板村以来,从规划图纸到高标准施工,不到两年,夏河县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就蝶变为集乡村集市、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标杆村。经过两年的投资建设,村民拉毛草和邻居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式藏寨。“政府不但给我们修新寨子,还让我今年在家里开办农家乐,让我们在家门口挣钱。”拉毛草高兴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黑力宁巴村旅游设施完善、花田花海形成产业、家家户户成为民宿。新建成的旅游接待用房、帐篷营地、藏戏馆、观景道路、传统生产生活风貌展示区、乡村集市、停车场、藏家民宿等20多项工程,不仅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更让该村的文旅产业得到了质的飞跃,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2020年,该村农牧民户均旅游分红5000元,户均旅游收入2万元左右,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9万元。

  高起点谋划,高站位推进。夏河县按照“一年打响、两年打通、三年打透、四年打成、五年打红”的目标要求,坚持把“五无甘南”创建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奏响了一曲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夏河特点的时代最强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