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争当新时代消防救援排头兵——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以“学法战队”助推业务提升

 2021/09/12/ 07:0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顾丽娟

争当新时代消防救援排头兵

——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以“学法战队”助推业务提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今年,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学法战队”成立了。这是全省消防救援系统内,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战队。

  那么,“学法”是谁?“学法战队”是干什么的?又缘何成立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党支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展开讨论,认为应积极发挥榜样的力量,以队里“名人”刘学法命名成立“学法战队”,助推消防指战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

  一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探索出了借助打造工匠室、楷模室的方式,来发挥榜样力量,提升我们单位的业务素质。”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刘胜华说,说起榜样,大家都纷纷将目光汇聚到刘学法身上。

  刘学法是谁呢?今年36岁的刘学法现任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中川特勤站站长。不光在队里,甚至在全省消防指战员队伍里,他都算得上“名人”。

  之所以出名,是因为2018年7月22日的一次救援任务。

  当时兰州新区中川镇平岘村突降暴雨,降雨量高达150mm以上,暴雨引发山洪,造成平岘村电力、通信中断,道路被毁,房屋倒塌,群众被困。次日清晨,在转移一位患有心脏病且腿脚不便的老人时,一条深水渠挡住了救援队员的去路。看着老人难以跨越的深水渠,刘学法毫不犹豫跳入水渠中,躬身平背,以身躯作“桥”,让老人踩在他的背上安全渡过水渠。

  “背桥”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经各大媒体报道,视频点击率突破300万。“最美背桥”救援事迹感动上亿网友,刘学法成了全体消防指战员争相学习的榜样。

  二

  成为“名人”后,刘学法并没有骄傲,而是主动寻找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在全省公安消防部队实战化业务技能大比武时,中川特勤站因成立时间短,人员、装备和器材都不齐备,与全省其他支队差距很大。当时,刘学法爱人即将生产,但他毅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备战比武。最终,在他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川特勤站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七,班组项目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9年6月18日,兰州新区赵家铺村一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深井困人事故,由于被困人员所处位置离地面较远,且桩基洞内情况不明,作业面积小,无法使用救援三脚架,救援难度大。经过谋划部署,刘学法让2名队员携带全套个人防护器材及救援装备,利用吊车对被困人员进行救助,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3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

  这次救援给刘学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意识到本队在山地、深井、高空等绳索救援方面还比较薄弱,救援能力亟待提升。于是他自购教材、筹购装备器材,开展学习训练。没有基础,一切全凭自己琢磨,他和队友就对照教材一步一步做,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重新再来后,绳索救援专业队终于具备雏形。

  刘学法的拼搏精神感染着特勤站的指战员们。在他的带领下,中川特勤站先后被消防救援局和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分别评为“执勤训练工作先进中队”和“岗位练兵先进中队”,2020年又被评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岗位练兵先进消防站”。

  今年3月,在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举办的绳索技术培训比武中,刘学法和队友们取得了全省第一的骄人成绩。

  三

  提起刘学法,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张云飞满是自豪。他说,成立“学法战队”是为更好地发挥榜样的力量,带领全队指战员更好地为民服务,把优秀的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但“学法战队”具体怎么作业?怎样发挥作用?

  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姜勇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经过多次讨论,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决定按照救援业务的不同,在“学法战队”下设绳索救援、化工救援、水域救援、地震救援、抢险救援和通信救援六个小分队,并从指战员队伍内选出6人分别担任各分队负责人,帮助队员提升业务水平。

  姜勇说选出的六位“90后”指战员都是中共党员,个个年轻有为,各有所长,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对于“学法战队”的成立,他们都有自己的思考。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刘队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和大家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把这种品质传承下去。”

  “战队的成立使业务划分更为精细,在训练中可以发挥个人所长,进行针对性学习训练。”

  与六位指战员的交流中,他们多次提到都是“学习”“传承”这样的词语。

  现在,“学法战队”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铮铮誓言,向着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排头兵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