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我和黄河的故事】顽石生“画”有妙笔

 2021/09/10/ 09:21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邹明敏 见习记者万及敏

在黄河石上专心创作的马玉兰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邹明敏 见习记者万及敏

  初秋清晨的阳光,明媚而温暖,洒在榆中县麻家寺村的田间地头。一处花园中的向日葵、矢车菊,在风中微微摇曳,而花园一旁的小屋,就是黄河石画作者、兰大附中美术老师马玉兰的工作室。

  早上八点半,马玉兰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坐在工作台前,打开抖音直播,跟网友们道声早安,然后拿起一幅未完成的作品,继续用画笔勾勒起来……这场直播,她将为黄河石上的“拉布拉多犬”补充完最后的细节,勾勒胡须。

  “狗的胡须,不是简单的画一条曲线就可以了,要写实,显示出它的绒毛感、光泽感,落笔的时候要精准控制力度,才能画出胡须的神韵。”马玉兰一边画,一边解释着。

黄河石画作品

  黄河石画是将传统工笔与写意、油画和水墨、彩绘艺术与现代审美元素相融合,依石头自然的纹理,用细腻的线条和多样的色彩,描绘花木鱼虫的神态,表现珍禽瑞鸟的意趣。马玉兰通过两年多的着笔练习,其黄河石画造型独特、鲜活如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假期里,我有大量时间可以创作,顺便开着直播,画画、教学、交流都不耽误,除了吃饭,从早上8:30到晚上12:00,直播会一直开着。粉丝说我画得逼真,有裸眼3D效果,听到这些肯定的称赞,我很受鼓励。为此,有时候一直画到凌晨,都不会觉得累。”看到有这么多人喜欢自己的画,马玉兰心里充满自豪。

马玉兰的直播间里网友进行互动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培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还创造了神奇的自然宝藏。其中,黄河奇石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马玉兰在自家院子里辟出了一块地方专门存放黄河石。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黄河石,层层叠叠摞在一起。“我有一万多块黄河石,有的是在黄河边散步时捡的,有的是在隍庙的奇石街买的。黄河石在黄河水长年累月不停的冲刷下形成,每一块都有独特的纹理,根据石头的特点描绘创作,画与石头才能完美结合,从而成就一幅满意的黄河石画。

五彩斑斓的黄河石

  在马玉兰众多的黄河石画作品中有几幅“水中游鱼”,这是因为黄河石上的纹理酷似水波,其上的暗处颇像水草,点缀几条金鱼,整个画面就活了起来。有一些黄河石上,黄色黑色的水平线条流畅清晰,正像大漠戈壁之境,马玉兰抬手着墨,三两头骆驼剪影浮现,再添一抹落日的红,一幅黄河石画便完成了。

  除此之外,实事大事也是黄河石画所承载的内容。今年5月,袁隆平院士逝世,马玉兰当晚便提笔作画,以寄哀思。“那晚我画到凌晨,画出了袁老肖像的初稿。”马玉兰说,之后的半个月,她一直完善作品。袁隆平温和的眼神,一道道皱纹,一丝丝白发,渐渐在黄河石上显现。

《飞鹰》

  画画、教学,是马玉兰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最初接触黄河石画,是因为学校开设美术校本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改变了作画的载体,让孩子们以好奇之心走近‘黄河石画我教学生们怎样根据纹理和形状选择黄河石,如何进行色彩搭配,然后就由他们自由发挥,把脑海中的画面变成‘黄河石画’。有的孩子把数学公式画在石头上,有的则画卡通人物。马玉兰说,如果学生画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这是老师的失败。艺术是个性化的,而不是套路化、模式化的。在她看来,眼中所见、目之所及、心中所思,都可以是黄河石画的创作灵感。

  “你看这幅黄河石上的‘富春山居图’,绘画的手法,物体之间的光影关系,很难让人想到是一个十几岁的学生画出来的,这更像是一幅大师的作品。”看到惊艳的作品,马玉兰总有着抑制不住的欣喜。

学生们的黄河石画作品

  兰大附中东城校区的绘画活动教室里摆着上百幅作品,这些是孩子们对黄河石画的传承。而黄河石画的影响力不止于此。“我们有位数学老师,零基础学习黄河石画,每天坚持画,用了两年时间,如今他笔下的花鸟鱼虫活灵活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马玉兰说,许多学生家长也加入到了黄河石画的创作中,牡丹花、月季花、猫猫狗狗,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搬上黄河石。

  “如今,黄河石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玉兰说,“未来我还想创立甘肃黄河石画协会,把喜欢黄河石画的人聚在一起,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和生活的作品。”

学生们的黄河石画作品展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