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饲草葳蕤农民乐
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饲草玉米基地收割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璐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张璐璐
金秋,定西巨盆草牧业有限公司鲁家沟镇临时饲草收购点,交售玉米饲草的农用车辆排成了长队,院内饲草堆积如山,大型抓草机开足马力作业,机器声轰鸣,一派繁忙红火场景。
“去年,我种了16亩饲草玉米,收益非常好。今年又多种了几亩,虽然天旱产量受到影响,但企业提高了饲草玉米的收购价,还有保险赔付,整体收益还可以。”正在临时饲草收购点交饲草的村民刘德贵说。
丰收的喜悦处处都是。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百泉合作社千亩饲草玉米基地,饲用玉米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何创科正忙着组织农机手收割,他说:“前年,我承包了1000亩地种饲草玉米,这两年收益还行。今年天旱,但总体产量还是达到了预期。”
近年来,安定区紧紧围绕打造西部最大的草牧基地这一目标定位,加快转变草牧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达70万亩,以饲用玉米、燕麦为主的一年生牧草稳定在40万亩以上,年产鲜草200万吨以上,全区草牧业产值达25亿元,成为区域优质商品草重要的供应基地。
今年,面对多年未遇的“卡脖子旱”,全区上下抓时机、赶进度,动员群众提前一个月收割饲用玉米,主动抗旱“粮改饲”,并在全区19个乡镇就近设置31个饲草收购点,实现了农户交草不出乡镇,应收尽收,确保农民减产不减收。
来到巉口镇甘肃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青贮制作点,工人正在将饲草晾晒粉碎、裹包青贮。“我们响应地方党委政府的号召,采取抗旱保增收措施,提前收贮、高价收,尽好社会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永胜边组织玉米饲草收贮边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定西益生肉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牛作福。“合作社把每吨的价格提高到360元,加上保险的理赔,能够把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牛作福介绍,这几年,合作社草畜结合,既养牛羊又贮草,实现了优势互补,转化增值。
做好草文章,助农增收路。安定区坚持“龙头引领、多点布局”,发展民祥牧草、巨盆草业、现代草业等牧草加工龙头企业11家,建成裹包青贮和优质青干草等加工生产线15条,在全区19个乡镇分区域规划布局草品加工点60个,年加工草品50万吨以上。
今年,安定区计划调制饲草料95万吨以上,力争饲草就地转化率达到75%,逐步形成饲草加工企业精细加工配送草品、牛羊养殖企业精心负责饲喂牛羊、畜禽销售加工企业专心拓展市场为一体的现代草牧业产业体系。
崆峒区:“牛气冲天”产业兴
崆峒区赛牛相牛大会。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祁秋谨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平凉市崆峒区大寨乡赵塬村村民唐有平劳作在自家的牛圈里,笑眯眯地看着一头头健壮的牛,向记者谈起了“丰收”。
“现在家里养着16头牛,去年依靠养牛净收入10万元。今年刚收购的牛犊个个都很健康,来年育肥后1头牛能带来1.5万元利润。”唐有平一边给牛添加饲草料,一边算起了致富账。
养牛走上富裕路,唐有平的经历在崆峒区绝非个例。
崆峒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表示,发展牛产业,崆峒区坚持“量身定制”政策,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牛产业“供血不足”的问题。出台了“八补一投”牛产业扶持政策,对贫困户新建养殖小区、暖棚牛舍、青贮窖、养殖或新购基础母牛分别补贴2万元、1万元、2500元、3000元。
同时,对繁殖牛犊每头补贴500元,规模青贮户补贴1000元。为3头以上肉牛养殖户每户补贴玉米籽种12公斤、投放铡草机1台。目前,已累计建成暖棚牛舍5005座、青贮窖834座、规模养殖小区23处,投放铡草机6294台,见犊补贴基础母牛7.1万头,养牛户达2.78万户。
金融支撑方面,崆峒区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衔接金融机构开发了“惠农e贷·养牛贷”等无抵押、无担保、程序简便的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为养牛户提供5万元以上的惠民贷款服务。目前,共发放贷款2亿元,推动贫困群众购买优质肉牛1万多头,激活了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强化保险兜底,积极统筹省、市、区级财政补贴资金,为群众减免90%的保险费用,按照每头肉牛保额7000元,保费280元的标准,每年为养殖户办理肉牛保险1万余头,降低了养殖风险。
好政策催生好产业。崆峒区肉牛饲养量达到16.89万头,存栏10.88万头,畜牧业年产值达到7.3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2300元,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天祝:藜麦飘香红似火
祁连山雪水滋养的天祝藜麦,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甘味品牌推广运营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通讯员 苏智成
九月,秋高气爽,祁连山下的天祝县11万亩藜麦迎来丰收季,藜麦的颜色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红色、紫色,七彩藜麦绘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将乡村装点一新。
“我是从新疆自驾回四川老家,路过这里,就被绚丽的藜麦所吸引,蓝天、雪山、七彩藜麦,就是一幅绝美的田园画,我们全家停下来看看风景,再给老家人带点藜麦特产。”游客吴文辉边拍照边说。
天祝藜麦,既是景色,也是富民产业。近年来,天祝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藜麦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八大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出台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筹措整合财政资金,对全县种植藜麦的农户、合作社、企业,每亩给予300元的生产资料补助,对县内注册的藜麦合作社、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以上且当年投入生产的,一次性补助50万元,激发了群众种植藜麦的积极性。
2018年,天祝县成功誉名“中国高原藜麦之都”。2021年,天祝县88家专业合作社1.1万农户种植的藜麦采用订单+保单的“两单模式”,由龙头企业按统一价格收购藜麦原粮,保险公司对种植的藜麦进行承保,有效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障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我们将高标准规划建设藜麦扶贫科技产业园,引导藜麦产业从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无缝衔接,努力把藜麦产业打造成天祝的健康产业、美丽产业。”天祝县藜麦研究院院长王耀说。
天祝县筹措资金1000万元,成立了天祝高原藜麦研究院,采取“研究院+科研院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式组建模式,深化院企、校企合作,开展藜麦全产业链的研究,加强新品种培育,加快产品精深加工,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研发适用农业机械,提升了藜麦产品内涵,确保了黎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9月21日山楂小镇的丰收节
- 2020年09月25日【庆丰收 迎小康】让“穷山沟”连上“大市场”——陇西启动2020“陇味西有”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扶贫月活动
- 2020年09月23日甘肃省多地庆祝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 2019年09月23日物阜民熙,醉享田园!兰州市广大农民群众热烈庆祝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