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秦川,风从敦煌来(中)

 2021/10/08/ 10:06 来源:新甘肃 记者 施秀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四)

  《大河西流》坚定了秦川的信心,也让秦川为自己定下不成文的“规矩”:凡拍纪录片,从立项开始,就得是全国标准,全国水平。

  2007年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找到秦川,委托拍摄纪录片《祁连夜光》。

  本就信心满满,又熟悉情况,秦川只用了两个月,就拍出了《祁连夜光》,半个月之后顺利播映。

《祁连夜光》海报2007.jpg

纪录片《祁连夜光》海报。

纪录片《祁连夜光》剧照2007.jpg

纪录片《祁连夜光》拍摄现场。

  在央视 “梅开二度”,少不了又是一番庆祝,“央视的路算是趟开了,还得继续。”领导这么要求秦川,秦川也这么要求自己。

  下一部拍什么呢?

  好像小麦到了抽穗扬花的季节,“幸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拍摄《大河西流》的时候,秦川遇到正在西部探险的杨镰。杨镰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西部考察迷。秦川就“顺手”邀请杨镰作为嘉宾,在《大河西流》讲汉武帝在西域拓展军事的故事。杨镰讲得头头是道,秦川听得频频点头。

  《大河西流》播映时,杨镰同事纷纷热议。杨镰 “纠正”大家“这可不是央视拍的,是酒泉台拍的”的时候,同事们直呼“不可能”。

  可杨镰知道,杨镰相信。他找到秦川,直接授权秦川以自己著作《黑戈壁 》为剧本,拍摄同名纪录片。

  黑戈壁是丝绸古道必经的关键区域,黑喇嘛是在20世纪对中亚地缘政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杨镰历时数十年探寻,终于找到了位于甘肃马鬃山区的黑喇嘛巢穴——碉堡山,并以纪实文学《黑戈壁》揭开了黑喇嘛的身世之谜:曾经叱咤大西北黑戈壁的“黑喇嘛”丹毕加参,一度让新疆、甘肃、内蒙古的老百姓视为“洪水猛兽"。20世纪初叶,他的一举一动甚至牵动着整个亚洲的神经。

  此前,不少人找到杨镰,想得到《黑戈壁》的改编权,都被一一拒绝。

  直到遇到秦川。

  秦川深感杨镰的“知遇之恩”,心里也忐忑:时隔多年,黑戈壁早已是历史上完完全全的无人区,能找到的也仅有一段碉堡战壕,还涉及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该如何“复活”这段历史呢?

  “情景再现!”思前想后,秦川终于找到一把打开黑戈壁之门的“金钥匙”,于2007年9月,正式开拍4集纪录片《黑戈壁·黑喇嘛》。

  翻越祁连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穿越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此后两年时间里,秦川带领摄制组拍摄了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大量历史遗迹,采访了十余位草原牧民、人文学者,生动再现了20世纪初中亚历史上轰动一时的黑喇嘛传奇。

导演安秋给黑喇嘛扮演者说戏.jpg

《黑戈壁·黑喇嘛》导演安秋给黑喇嘛扮演者说戏。

《黑戈壁·黑喇嘛》在新疆贝勒家的抢救性采访.jpg

《黑戈壁·黑喇嘛》摄制组在新疆贝勒家进行抢救性采访。

血染黑戈壁.jpg

纪录片《黑戈壁·黑喇嘛》剧照。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紧张激烈的脉络冲突、闻所未闻的喇嘛法力、变幻莫测的片子结局……2008年12月,《黑戈壁·黑喇嘛》在《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引起巨大反响。

  如果说“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那么“艺术”就是纪录片的灵魂。秦川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将“真实”与“艺术”完美结合起来,将自己的首部“警匪片”《黑戈壁·黑喇嘛》拍成了一部好莱坞动作大片,看过的人都说好。

  值得一提的是,片子播出不久,清华大学东亚文化讲座还特别举办了“民国历史与内陆亚洲:《黑戈壁·黑喇嘛》作品研讨会”,这是该讲座创办五年以来,第一次以一部纪录片为主讲,也是第一次将研讨主题从东亚转移到内陆亚洲。其间深意,颇可玩味。

  2008年 11月,《黑戈壁·黑喇嘛》一举摘得 “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的“十佳纪录片奖”。第二年4月,又受半岛电视台邀请赴卡塔尔多哈参加“第五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展映单元。

  这是秦川第一次走出国门,亮相国际纪录片节,与初次在央视播出大型纪录片的2006年,只三年之距。

(五)

  “今年,也不能挂‘空挡’啊。”

  这句话,像“闹铃”,适时响起。

  一部接一部登上央视,一部接一部获奖,秦川兴头更足。特别是,“敦煌就像个宝库,随时打开都有新题材。”

  这次,秦川要做《敦煌书法》。

  他知道,在敦煌的艺术宝库中,除了壁画彩塑,还有一枝光芒四射、瑰丽多姿的艺术奇葩——敦煌书法。

  敦煌,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发源地。敦煌书法范围甚广,从藏经洞出土的书写本到古遗址出土的汉简、石窟题记以及现存的碑碣,时代久远,数量巨大,书体多姿,书体行草隶篆皆备,其功力法度、审美情趣都令人仰望赞叹!

  敦煌,有大量汉代到宋代的书法真迹,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至高无上、绝无仅有的。汉字第一次脱离识读功能而成为独立的抽象艺术——草书,也发生在敦煌……关于敦煌书法,可以说的话,讲的故事,太多太多了,秦川“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敦煌书法》海报2009.jpg

纪录片《敦煌书法》海报。

  其实,此前,也有不少导演想拍敦煌书法,可苦于不懂书法,很难拍出书法的真正精髓。而对中书协会员秦川来讲,“啃”这块“硬骨头”,如同“探囊取物”,而他自己“早就想对敦煌、甘肃的书法做个系统的梳理了。”

  四集《敦煌书法》,七个月的拍摄,让秦川“特别过瘾”, “情景再现”的表现方式,仿若时空穿越,让他与古代书法家亲密地“朝夕相处”起来:

《敦煌书法》剧组寻找瓜州县张芝故里.jpg

《敦煌书法》剧组寻找瓜州县张芝故里。

  ——东汉,张芝敦煌家中后院。正在挥毫泼墨的张芝,看到家人将绢帛送去染房染色,突发奇想,若在白绢上写字,若何?

  其时,纸张刚刚发明出来,还比较糙,尺幅不大,价格不菲,书家很少用。而西汉就已经产生的章草,也“只能像豆子一样,一个一个‘蹦’出来,是无法‘连体’的。”

  铺开绢帛,蘸墨提笔,张芝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去,感到从未有过的酣畅淋漓,“因为绢尺幅大,且细腻、吸水性极好。”

  就这样,草书诞生了。那一刻,汉字从认读工具,真正成为一门石破天惊的书法艺术;那一刻,一颗巨星在中国敦煌闪耀登场,又整整影响后世1800多年。

  ——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书圣”也有偶像,正是张芝。王羲之对张芝推崇备至,感叹道:“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也就是说,他的书功,还能赶上锺繇,但无论如何也难以超越张芝。

《敦煌书法》剧照-拍摄敦煌写经.jpg

《敦煌书法》剧组拍摄敦煌写经。

《敦煌书法》剧照2009年兰州碑林.jpg

《敦煌书法》剧组在兰州碑林拍摄。

  ——敦煌汉简发现之前,人们不知道汉代人写的毛笔字是什么样的。只能通过漫漶不清的石刻,通过刀法看笔法,“可笔锋下的轻重缓急,是雕刻家的,不是书法家的。”

  ……

  《流沙坠简》《草圣故里》《写经风流》《翰墨千秋》……2009年 12月,4集纪录片《敦煌书法》,登上《探索·发现》,又一次引起热议,被誉为书法类影视节目中的精品。观众通过这部纪录片,对敦煌书法形成、发展、衍变的历史以及贯穿其中的上下五千年中国书法史,基本了然于胸。

  2011年11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公布2010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结果,《敦煌书法》喜获“优秀国产纪录片中篇奖”。

(六)

  “2010年,也不能挂空挡啊。”

  “闹铃”再次准时响起,秦川也执着,还真就没挂过“空挡”。

  找到唐代的玉门关、夜渡葫芦河……2010年,明知“电视剧手法”比纪录片拍摄难度系数乘10,秦川还是“贼大胆”地首用“电视剧手法”,拍摄了甘肃首部高清剧情纪录片《玄奘瓜州历险记》,生动再现了大唐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瓜州九死一生的真实故事。

  2011年,拍摄纪录片《传世象牙佛》,将传世国宝榆林窟象牙佛的传奇故事搬上荧屏。

纪录片《玄奘瓜州历险记》剧照。

纪录片《传世象牙佛》剧照。

  2012年,刚刚成立的央视纪录频道征集节目。秦川二话不说,报了个深度挖掘敦煌音乐的8集纪录片《敦煌伎乐天》。毫无悬念,央视批准了,投资100万元。

  与往常不同,这是秦川首部“有人投钱”且投资最大的一部纪录片,也是央视纪录频道当年委托地方台制作的最大项目。

  这一次,秦川又创作了一个奇迹:8集,8个月成片。

  “偷工”却未“减料”:秦川带领酒泉电视台摄制组,辗转敦煌、武威、兰州、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一直拍到法国巴黎,深入挖掘了敦煌壁画中令人心醉神迷的音乐舞蹈,代价是“脖子都快累断了。”

纪录片《敦煌伎乐天》拍摄片场。

  2013年4月,《敦煌伎乐天》在央视纪录频道黄金时段重磅推出,又引起巨大反响。时任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还特意安排组织,在兰州举办了隆重的首映式。

  这在秦川的纪录片生涯,又是第一次。

  一周之后,还没从《敦煌伎乐天》的疲惫和喜悦中缓过神来,受甘肃省委宣传部委托,又开始创作拍摄6集大型纪录片《敦煌画派》。

敦煌伎乐天剧照——飞天舞.jpg

纪录片《敦煌伎乐天》剧照。

  这一次,秦川拍了整整三年。三年中,秦川长途跋涉数万里,搜集到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线索,终于将敦煌画派纷繁复杂的碎片一一厘清,勾画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美术画卷。

  “这三年,非常痛苦,简直痛不欲生。”秦川的言语神情中,透着化不开的痛,尽管这只是回忆。

  秦川、安秋两位导演花了整整五六个月的时间,整理学术资料,最终形成26万字的学术本和分集大纲。

  “既要有学术价值,又要有艺术价值,还要有观赏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秦川他们跑了七八个省,在画面呈现上也是绞尽脑汁,颇费心思。

  拍“敦煌画派”,常书鸿、张大千、于右任、段文杰、董希文、吴作人、关山月、常沙娜、李其琼、万庚育、史苇湘、欧阳琳、孙纪元、何鄂……绕不开的闪耀之星,名单很长很长。

  可该怎么呈现呢?

  (文中图片视频均由秦川本人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