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媒体看甘肃·民族地区行】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河州大地

 2021/10/09/ 21:35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王梓懿 见习记者伊力扎提·依明 王宇晨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 见习记者伊力扎提·依明 王宇晨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临夏市,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紧紧抱在一起。

  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西南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

  只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2016年,临夏市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18年,临夏市正式退出贫困序列;2019年,中共临夏市委、临夏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八坊十三巷景区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0年,东区街道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项项亮眼成绩的取得,彰显了临夏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的决心与信心。

临夏市折桥村党群服务中心

  9月的临夏,虽已入秋,但折桥村依旧热闹。诱人的香味伴随着凉爽的秋风四处飘散,爆炒草鸡、滋味烤鱼、烤全羊……一道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挑动来往游客味蕾,让他们忍不住停下脚步,品尝农家风情。

  马三虎是折桥村“马三虎农家院”的老板,也是厨师。22岁那年,马三虎前往兰州进入餐饮行业,从学徒开始做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随着折桥村大力发展以休闲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马三虎也从兰州回到了老家,开起了农家乐。

临夏市折桥村盖碗巷一角

  马三虎说:“虽然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总体收益还是比较乐观的,下一步我打算再开一家农家乐,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经过五年的努力,去年,马三虎的农家院净利润已达到50万元,如今马三虎的农家院已经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统计,折桥村民族特色农家乐已发展到130余家,全村平均每7户就有一家经营着农家乐,从事农家乐服务行业约1300人,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000余人,年营业额近1亿元,纯收入达4000万元,户均收入10万至50万元不等。

临夏市八坊十三巷门口

  在临夏,吸引着省内外游客目光的,还有市区的知名景点——八坊十三巷。

  日暮时分,秋夜微凉。来到八坊十三巷,精美的古建筑设计,融汇各个民族特色的艺术元素,岸边传来悠扬的歌声,古河州独有的风韵让人沉醉其间。

  2015年,八坊十三巷还是典型的老城区里的瓦房区、城中村,近37%的居民属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贫困面广,民生问题突出,原居民创业就业空间狭小,保护开发矛盾多。

  面对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临夏市以“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为指针,把改造八坊十三巷“城中村”作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文化保护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和产业培育项目。

  “自从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项目开展以来,我们就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街道的日常工作、基层管理、民生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融合,走出了一条符合八坊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晖娟说。如今,八坊十三巷较完整地保存着30院四合院和109座古民居。

临夏市八坊十三巷内街道

  从白天到黑夜,八坊十三巷中,轻奢馆、美妆馆、咖啡馆与原汁原味的居民生活、市井风情和谐相融。文创、艺术、商业等新型业态,在满足游客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为城市增添了几多鲜活与惬意。

  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八坊十三巷由一个破败的“城中村”转身成为一个风景独具的文化旅游景区,成为集民居、历史、人文、民俗、饮食、旅游等为一体的古街巷,景区内现共有商户132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从2016年10月开始接待游客,截至今年6月,八坊十三巷累计接待游客9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6亿元,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展现了古城新姿。

  折桥村和八坊十三巷是汇聚民族团结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临夏市,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