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试剂准备区作业。
10月24日,经过20多个小时的紧张搭建和调试,一组五舱合一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在甘肃省兰州市正式投入使用,助力当地疫情防控。
据了解,此次在兰州投用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配备1个试剂准备区、2个样本处理区和2个扩增分析区,64台PCR扩增仪24小时运转,可实现试剂配置、加样、提取、扩增自动化,日最高核酸检测能力可达8万管,按10混1采样方式,每天最多可检测80万人次。
此前,“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还曾支援过广州、南京、厦门、哈尔滨等地的抗疫一线,帮助当地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核酸检测能力。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试剂准备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两名工作人员从“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旁走过。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佟锦媚在扩增分析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佟锦媚在扩增分析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徐莲在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普臣惠在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刚刚搭建投用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10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10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普臣惠在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佟锦媚在扩增分析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普臣惠(左)给同伴的防护服上画上卡通图案,为同伴加油鼓劲。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外,工作人员在预处理区交接核酸样本。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佟锦媚在扩增分析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10月24日,“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人员普臣惠在样本处理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1月15日【中央媒体看甘肃】高校师生指甲油“涂”成艺术 实验教学告别“纸上谈兵”
- 2021年10月22日新华全媒+|与病毒“赛跑”——探访核酸检测实验室
- 2020年12月18日【中央媒体看甘肃】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正式投运
- 2011年01月03日甘肃成立旱作区水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