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万里风正劲 乘风破浪启新程
——平凉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
平凉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平凉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平凉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忠诚担当、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圆满完成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 筑牢发展基石
平凉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平凉市委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政治把舵、组织夯基、创新增效、队伍保障,形成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平凉实践”,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为把党建责任落实好,平凉市委每年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示范,市委常委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建立并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五个一”责任清单制度,压紧压实了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
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平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全面提升。在农村,全面推行“四链”建设。在城市,推行“一核多元”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中,分别推行“6+X”“双培双促”“双融入”和“三岗联创”模式,分类施策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达标创先。
创新是基层党组织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从创新工作推动、分类指导、基础保障等制度机制和工作举措入手,平凉研究制定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划》《强化党建引领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行动方案》等10个方案,推动资源力量和政策措施向基层一线倾斜、向重点领域倾斜、向矛盾问题倾斜、向薄弱环节倾斜,一批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得到了有效解决。
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是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平凉树立注重实干实效的鲜明用人导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奋力担当平凉高质量发展新使命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畅通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关干部交流渠道的通知》等制度文件,先后提拔使用128名在一线工作中敢担当善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大力实施“百千万崆峒英才”计划,组织推进乡村振兴“五个一批”人才计划,面向社会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1216名,签约引进教育、卫生、农林等领域专业人才2406名……人才保障支撑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经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和“量”的同步提升,实现了“融入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站在新起点,平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三新一高”要求,坚持把学习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锲而不舍推动全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引领和保障各项事业行稳致远。(李芳芳)
转型升级 促高质量发展
平凉中心城区绿地广场。 杨昕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角。
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和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0年9月28日,平凉市政府与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开天科技有限公司在兰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平凉的产业结构由传统层级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8月26日,山东能源灵台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仪式在灵台县举行,这标志着平凉煤电产业开发又迈出了一大步。作为“陇电入鲁”工程配套项目,灵台4×1000兆瓦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邵寨、赤城煤矿相继建成,全市新增煤炭产能300万吨。
围绕建设陇东能源基地和国家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平凉市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积极推进“双千亿”煤电化冶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培育形成以煤电化产业为引领,智能光电、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新兴产业梯次跟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平凉市共有各类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50多户,从业人员5.17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户,煤炭核定产能2718万吨,火电装机容量418万千瓦,水泥产能500万吨,煤制甲醇产能60万吨。
在重大工业项目拉动下,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6.16亿元,较2015年增加128.46亿元,增长36.95%;大口径财政收入6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3亿元,比2015年分别增加15.09亿元和8.11亿元,增长31.37%和32.81%;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抗压前行的韧劲不断增强。
平凉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建成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国地联合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技术创新项目37项,研发新产品70项,取得省级新产品及科技成果9项,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9年1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平凉市举行。该项目位于崆峒区白水镇打虎村,项目计划用8至10年时间,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将平凉红牛培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的新品种,将平凉打造成平凉红牛国家级育种核心区,为全国其他基地大牲畜繁育和育种提供样板,形成国际国内知名肉牛品牌和产品品牌。项目的实施将推动平凉红牛产业迈上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为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目前,全市建成规模化养牛场426个,肉牛饲养量达到81.46万头。“平凉红牛”取得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在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获得“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
建成葫芦河流域国家级果品高新技术示范区和一批矮化密植示范园,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静宁苹果”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最有价值十强”称号,进入中国首批“100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名单。“庄浪马铃薯”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胥富春)
文旅融合 绽放多彩魅力
万人太极拳。
柳湖公园。
平凉崆峒山云雾缭绕。 徐振华
平凉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对“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的目标”作出具体部署。五年来,全市强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诗与远方”在这里渐入佳境。
平凉市坚定文化自信,按照“大产业、大融合、大建设”的发展路径,深挖文化“富矿”,打造了一批具有平凉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不断增强。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西王母华夏母亲节、皇甫谧文化节、静宁苹果节等节会的举办为平凉聚拢了超高人气,“道源崆峒、书画之乡、围棋之乡、武术之乡、针灸之乡”“一源四乡”文化品牌和“问道崆峒·养生平凉”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持续深入,平凉市文旅部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了十大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红色文化线路,充分挖掘“红色内涵”和“红色价值”,让红色旅游景点成为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全市上下以文化强市为引领,充分挖掘悠久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推进文旅、文艺、文创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乡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针对当前旅游发展新形势,平凉市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响亮口号,致力于多维度、深层次打造“全域、全时、立体、多元”文化旅游格局,为“美丽经济”铺就了发展底色,也为产业融合发展埋下了伏笔、提供了契机。
五年来,平凉市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旅游+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建成了崆峒区西沟村、泾川县凤凰村、灵台县水泉村、崇信县西刘村、静宁县王坪村、华亭市大南峪村、庄浪县石桥村等多个旅游示范村。
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平凉市秉承“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产业为支撑”的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以重大文旅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文旅名城。五年来,全市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文旅产业项目112个,新建改造乡村旅游道路975.4公里,实现5A级旅游景区高速公路通达,4A级景区一、二级公路连通,建成游客集散中心2个,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20座。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共发展文化传媒、旅游消费、创意设计、广告经营等文化旅游企业928家,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3亿元。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众多平凉非遗项目融入文旅各环节,大力推进文创开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29个,各类代表性传承283人。平凉剪纸、面塑、马尾荷包、掐丝画、传统布艺、皇甫谧养生产品、手工毛笔、铜嵌画皮影套装……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彰显出平凉厚重的历史底蕴,通过各种节会走出平凉、走向全国,成为宣传平凉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一路走来一路歌。平凉文旅发展如大河奔流,激荡起文化自信的澎湃潮声。(柳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11月23日接续奋斗 书写反贫困传奇 ——庄浪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 2021年11月23日蹄疾步稳奔小康 笃行致远再启航——平凉市崆峒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 2021年11月22日释放政府行政效能 打造营商环境高地——甘肃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添活力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