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打造甘肃经验、敦煌模式

 2021/12/01/ 22:40 来源:每日甘肃网 见习记者 王宇晨

  新甘肃客户端12月1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见习记者 王宇晨)为进一步科学规划“十四五”时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动新时代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甘肃省文物局印发了《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紧盯“全国一流”目标,形成文物保护利用的甘肃经验、敦煌模式,走出一条符合甘肃省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展望2035年,文物保护利用强省取得重要进展,文物资源系统性科学性保护全面实现,全省文物资源数据库建成使用,文物考古更好厘清甘肃历史文化脉络,甘肃文物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大幅跃升,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一带一路”作出更大贡献。

  《规划》明确,全面加强文物资源管理和文物安全工作。规范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健全国有资产报告制度,保障国有文物资源资产安全完整、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系统整合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数据资源及各类管理数据资源,建成全省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强化项目库建设、工程实施、竣工验收、文物工程档案整理出版等全流程管理,加强文物保护资质管理。同时,提高不可移动文物监管科技水平,开展卫星遥感文物巡查监测试点,利用远程监管、无人机巡查、网格化管理等手段,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文物安全防控体系,构建文物安全部门协作机制,聚焦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三大风险,强化部门联动。构建联合协作机制,确保文物安全。

  【做好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利用】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按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338”总体布局,建设敦煌汉长城、嘉峪关明长城、临洮战国秦长城3个综合示范区,汉长城、明长城、战国秦长城3个集中展示带,临泽、永昌、民勤、古浪—凉州、天祝、景泰—靖远、环县、华池8个重点展示点。围绕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基础工程,提升全省长城保护利用整体水平。实施长城重要点段展示利用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标识系统、导览系统,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原状展示、数字复原展示,推动长城文化遗产多维传播展示。

  【强化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黄河文化遗产本体修缮、环境整治、灾害防治等项目,提高保护管理水平。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史前文化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突出“黄河之滨也很美”主题,重点打造兰州“一城两镇”沿黄城镇重点展示区,提升黄河文化核心遗产的展示利用水平。依托代表性文化遗产资源,打造黄河文化标识体系,展示甘肃黄河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形成和交流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着力打造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将河西走廊作为特定文化、地理单元,着力打造国家遗产线路,构建整体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体系。按照“一圈两园、四区七线”总体布局,建设以敦煌为龙头的“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长城、黄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示范段,党河、疏勒河、黑河、石羊河四大水系绿洲文明区为基础的敦煌、酒嘉、张掖、武威四大核心区,推出七大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制高点和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形成国家遗产线路整体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新格局。

  【提升石窟寺整体保护利用水平】

  完成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摸清底数、掌握现状、公布名录,编制实施全省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实施石窟寺保护重大工程,推行敦煌研究院承担的石窟寺壁画塑像修复和数字化保护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改革。提高石窟寺保护利用科技含量,依托敦煌研究院制定石窟寺数字化地方标准,初步建成甘肃石窟监测中心,建设全省石窟数字资源库。深化石窟寺学术研究和价值阐释,加快形成相关高校和专业机构共同参与、多学科合作研究体系,推动敦煌研究院管理的六大石窟及马蹄寺石窟等重要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出版。提升石窟寺展示利用水平,国保石窟寺全部实行预约参观制,推动有条件的国保石窟寺建设遗址博物馆,策划推出敦煌艺术及丝绸之路石窟文物精品展览和高端研学项目,提升甘肃“石窟艺术之乡”整体美誉度。

  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落实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坚持考古先行、保护第一、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系统做好大遗址考古研究、空间管控、保护管理、开放展示,探索形成大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科学化机制。实施大遗址综合保护利用提升工程。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任务,建成大地湾、锁阳城、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大遗址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系统展示弘扬甘肃丰厚的历史文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