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阅读】跨越历史的沧桑

 2021/12/07/ 05: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寇文静

跨越历史的沧桑

  寇文静

  刘伟宏的长篇小说《大原》在叙事上带有章回体小说的特征,各章节内容完整,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故事围绕着生活在董志原的唐、王、金三个家族四代人的悲欢离合,讲述了一段属于大原人的历史赞歌。

  《大原》给我的感觉首先就是它的历史感。从时间线来看,故事开始于清朝末年,结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跨越了一百多年的光阴。从人物构成上来看,三个家族四代人,出现了上百个角色。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虽然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却因为生活的艰难,世事的无常,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正是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以普通人的命运起伏见证历史的沧桑巨变,才造就了《大原》的宏大叙事和史诗品格。

  小说整体的语言平实,接地气,一些方言俗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而民歌、小曲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又让这种地域特色更加明显。比如,在描写陈若良和金萧汉相爱,却无缘结为夫妻的章节中,陈若良常常吟唱一首《表兄哥》:“我隔山听着你唱歌,表兄哥!眼泪滴在饭碗里,表兄哥!我想你不是那么个想,表兄哥!三天没喝半碗汤,表兄哥!”这首民歌不但让读者看到了董志原人民淳朴的一面,更对人物的内心情感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说,这种将方言俗语,民歌小曲融入故事中的写作,源于作者对家乡深厚的感情。通过这些极富特色的语言,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原,以及一群与大原气质融为一体的鲜活人物。正如作家福克纳所说:“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故乡的意义是巨大的。刘伟宏的故乡董志原,正是他写作的灵感和土壤,也是他能写出好作品的原因所在。

  人物是小说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我一直很关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男性作者书写的作品,是否能够塑造一个成功的女性形象,是体现作者文学观、世界观以及作品现代性的重要衡量标准。很欣喜在《大原》中看到了这样的女性形象。比如面对险境沉着大气、善良勇敢的金湘玉。她虽然身为女子,但是在遭遇镇嵩军的包围时能够临危不乱。在因形势所迫做了国民军师长谢国安的七姨太,并遭到其妻子秦氏的暗中算计时,宁可舍弃自己也要保全孩子和卫兵们的性命。虽然没经过父母之命就委身做妾,但她却真正是一个心地纯良的好女子,而作者赋予一个弱女子的男儿气概,更是令人对这个角色心生敬佩。又比如面对爱情执着坚定、有情有义的陈若良。小说中,陈若良对金萧汉情真意切,虽然因为哥哥的阻挠没能跟金萧汉结婚,但是她的心意始终没变,而这也导致了她和张胡宝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也许是缘分未尽,没想到有一天张胡宝当上了县长,金萧汉竟成了县长助理。陈若良和金萧汉,自然又走到了一起。在这一系列的情节中,作者并没有因为陈若良对婚姻的背叛就对她施以道德的审判,而是始终本着对女性的尊重态度,以一种客观且温柔的笔触进行书写。也正因为如此,故事中的陈若良变得更为真实和可爱,她并不是完美的人,却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坚持,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令人感动的。

  当然,这部小说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憾。在叙事节奏上,全书共一百一十五章,大概第十章结束之后,唐、王、金三个家族的四代子孙大部分便已悉数登场。虽然对于整部作品来说,要描写的核心人物就那么十几个,然而在这种快节奏之下,作者既想把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又想把每个人物的大体情况讲明白,难免会令读者迷失在众多的人名和人物关系之中。尽管《大原》这部作品并不完美,但它是从作者内心生长出来的故事。

  (《大原》,刘伟宏著,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