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一张课程表,将课堂从教室拓展到田野——看陇西县渭州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探索

 2021/12/13/ 08:43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夏苗

一张课程表,将课堂从教室拓展到田野

——看这所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探索

田间地头是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

药圃园农艺师给同学们讲解药材知识。

  “一个学期,我们有两张课程表,我最喜欢第二张课程表的课,都是玩的。”“我们可以按课表提前去申请,作为老师我也很喜欢带孩子们上这样的课。”

  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的渭州学校,除了每学期常态的各科目课程表外,还有一张颇受师生们喜爱的劳动技术课程表。校园里有一辆“黄鼻子”校车,每天都会按照这张高人气的课程表,带着不同年级的学生们,行驶在广阔的天地间,去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教室里书本上感受不到的生活。

  一张课程表将课堂拓展到校外

  “原来药材竟然能用来染色,好神奇!在染色馆体验了一下,我知道了板蓝根还有这种新用途。”坐着“黄鼻子”校车,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来到双泉镇胡家门村百草染色馆的四年级学生陈秋亦,欣喜自己又“解锁”一项用药材染色的新技能。这次他们四年级的劳动社会实践课就是在这里体验传统非遗扎染技艺。陇西百草染色传承人祁辉的讲解和现场操作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家百草染色馆只是渭州学校挂牌的社会实践基地之一,一张高人气的课程表获得同学们喜爱,全仰仗学校牵手的二十家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友情支持。从当地的红色革命纪念馆到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农业产业园,从科普到沉浸式劳动体验,渭州学校社会教育实践基地领域涵盖方方面面。

  一辆校车带学生们领略大千世界

  “我们刚上过的社会实践课是去香菇种植园学种香菇,参加活动前一晚我兴奋得都睡不着。”五年级四班的王雨嘉谈到社会实践课,一脸喜悦。每次一坐上“黄鼻子”校车,她总能在快乐中收获很多新体验。

  在香菇种植园的大棚中,王雨嘉触摸到装着香菇菌种的菌包竟然是软乎乎的。其中还夹杂着很多木屑,她才知道了孕育香菇的“家园”原来是这样。在幼苗大棚里,看到刚冒出来的小菇,王雨嘉和同学们不禁感叹——好可爱的迷你小伞!“一朵香菇从种子到成熟要经历四个多月,在这期间还要注意换气通风、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杀菌等等。”通过这次实践课,现在王雨嘉对于餐盘里的香菇能详细地讲出它的蜕变历程。

  首阳镇陇西药圃园也是渭州学校挂牌的社会教育实践基地之一。在这里,同学们围在泡着黄芪、党参、银翘等药材的玻璃罐前若有所思。“这些中药都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泡呢?”透过玻璃,一个个探索发现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这里是集中草药新品种引种驯化、种质保护、标准化种植试验研究、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实习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通过参观,你们可以了解到本地中药材种类和特性以及种植药材的一些知识。”药圃园农艺师给同学们耐心讲解,孩子们亲眼见到许多中药材标本,兴奋的情绪溢于言表。四年级二班学生孙睿同学说:“它能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

  一个理念让学生实现自由生长

  “我很喜欢带孩子们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乐、益处多多。”宋海花是渭州学校五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明显感觉到自从和孩子们一起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一路上说说笑笑,轻松愉悦地交流互动,改变了孩子们与班主任之间原有的拘谨氛围,增加了亲近感。

  同时,这项活动还对语文教学起到很多助力。“写作中,同学们因为有了很多别样的生活体验,所以文字间能流露出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有了更多自己的见解。”宋海花老师对孩子们的这种变化很高兴,语文学习本就涉及面很广泛,孩子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扩展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思考能力,这正是课堂教学最有益的补充。

  一辆校车,一次只能坐28名学生、2名老师,全校一到九年级3000多名学生,如何兼顾到每一名学生?学校劳务技术处副主任蹇玉红告诉记者,他们处负责制定每学期劳技课程表,课表安排每个年级每学期保证5次社会实践课,一辆校车一天可以反复多趟拉学生到活动地点,这样就能保证更多学生参加到活动中。

  除了坐校车外,还有一些是离学校比较近,可以步行到达的社会实践基地,学校按各年级学生年龄层次以及实践申请统筹排课,保证学期内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社会实践学习。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多姿多彩,自由生长’,注重学生的过程教育。”陇西县渭州学校副校长郭俊泽说,社会实践基地迎合了“双减”政策,激发了学生的活力。这些实践活动点燃了学生的心灵火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达成教学目标,使实践课程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下一步学校计划将实践活动从县内拓展到全国,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夏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