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辽阔,大爱无疆
长篇儿童小说《草原额吉》取材于“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
书中的一切,
几乎成为我自己的人生经历
文/张琳
写完《草原额吉》有些日子了,我的耳边依旧回响着马头琴悠扬、深情而低回宛转的乐声和悠长舒缓、意境开阔的蒙古族长调的旋律,嗅得到蒙古包里焦黄炒米、雪白牛奶的芳香……书中的一切,几乎已经成为我自己的一段切实而重要的人生经历。
《草原额吉》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的重点图书,我有幸、有缘写作这本书。刚刚触碰这个选题,我就被它厚重的主题和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打动。它展示和赞美了中国文化根脉里最为可贵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奉献付出的精神,讴歌了草原人民柔软、深沉的大爱、大美、大德。在阅读和了解了相关背景后,我的内心涌动起创作的热情。
作为一部主旋律的儿童文学作品,它自带厚重主题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围绕着这一主题,架构曲折、饱满而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真实、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让蕴含其中的辽阔浑厚的爱澎湃流动起来,并且在作品当中展现出有品质的审美理念。大到作品的整个框架、一波三折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小到每个角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甚至发型和衣饰颜色,还有那一件又一件草原风物……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浩繁的工程。
小说的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是一个我还没有出生的年代,而故事发生和生长的内蒙古大草原,我也从未涉足。所以,除了大量的素材寻找、收集、梳理工作,它的写作特别需要扎实而丰沛的文学想象力。
这个想象力是建立在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地域和人性等的真实基础之上的。因为爱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所以感情就成为它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元素,要领会和捕捉不同角色的内心活动和心灵轨迹,展示和表现情感的复杂性、微妙性,以及水到渠成的变化和美好。它的展开和飞翔,依靠的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以及由此延伸的对于爱、对于情感、对于人性的洞察。我想,年代虽不同,但人性、人情和爱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从天性而言,我觉得自己还算有较强的共情能力,这让我对这部作品的创作很有信心。
更加幸运的是,我不是孤军作战。《草原额吉》是一个集体创作。在苏少社的王泳波社长参与了我的写作。他的鼓励和点拨,让我几乎上了一程高品质的文学写作课,他说:“长篇小说,赢在结构。”“一定要有丰富的剧情冲突,展示矛盾,以文学化解矛盾。”“如果文字感觉好,就能出精品。”“文字是水,润泽万物。作家天生带水而生。”“我似乎嗅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味道。”
王泳波社长建议我先出一个人物谱,之后再梳理故事主脉。他说,深入额吉的内心,把人物刻画好,主题就会美丽动人,用文学向那个时代的侠骨柔情致敬,表达中国文化根脉里的柔软和人性大爱。
写人物图谱,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我沉浸其中,和作品里的每一个角色互动、切磋,彼此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相知。在为每一个角色画像、展示其性格和心理特征的过程中,作品的结构也随之渐渐明晰起来、生长起来。由此我非常明确地体会到,作品的结构和人物的形象、性格是相互关联的,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和改变,会为作品的结构和故事的发展提供基础背景和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构建人物图谱的过程中,我越来越热切地喜欢上了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和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浓。出人物图谱,这真的是写作长篇小说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式。过去我写作的许多作品,事先自然也要构想角色,但都是在脑子里琢磨一下,从来没有形之于笔端。现在发现,把人物谱通过文字铺陈,和只在脑子里过一下,在接下来的实际写作中,效果是不一样的。
动笔之初,我写得略有些滞涩。构想中的人物在笔下出现、活动的时候,我会小心谨慎,而他们似乎也在左顾右盼,言行拘谨。慢慢地,写着写着,我和他们越来越熟悉,每一个在故事中出场的人都成了我的老朋友,或者说我自己也渐渐成了他们中的一个,此时的气象就大不一样,情节和人物大体上都能在自己的驾驭之中,人物、情感、场景、故事都开始互相配合着潺潺流淌,有些场景,我是流着泪写出来的。在内心的愉悦和爱的冲撞中,嗅着内蒙古大草原的味道,我完成了这部书稿。后来责编老师告诉我,审读这部文稿的时候,她几度被其中的故事和营造的氛围感动得热泪盈眶。隔着千里,我想拥抱一下她,谢谢她的共鸣和肯定。
抒写这部文稿,我感觉自己经受了一次洗礼。60多年前,那场浩大而温暖人心的“国家行动”,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具体而微地转化为以托娅为代表的草原额吉们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这种辽阔博大又温柔的爱全程沐浴我,我持续不断地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强大与美好,以及对心灵的净化、锻造和升华。
浸润我的还有蒙古族文化。作为作品故事情节展开的地域文化背景,也作为营造作品审美氛围和意境的重要元素,我很用了些功夫加以学习、体会。它带来浓郁独特的美感,带来源源不断的激情,带来对心灵的养育。同时因在想象中立足于内蒙古大草原,我间接地经历和体会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不止喜欢上了内蒙古,喜欢上了草原额吉,也喜欢上马头琴,喜欢上蒙古族长调、古老的勒勒车、炒米,甚至喜欢上了草原上的狼……我从小就对一切富有特点的人和物情有独钟,而内蒙古草原上的这一切,正是一缸不饮自醉的美酒!
我一直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文学性,看得几乎与它的主题和题材同等重要。儿童气象和童年精神本身就天然具备审美特质,在一派天真之中蕴藏着它自己的审美秘密和深邃意蕴。而在写作儿童文学作品时,我有点偏爱成人审美。单纯依靠儿童意趣,或者单纯运用成人审美,对于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偏颇的、不完整的。我一直情不自禁试用的方式是,意趣是儿童的,而在文字的审美表达上是成人化的,这样可能利于打造品质,避免简单化和幼稚化。在《草原额吉》中,我写到了纸折的“东南西北摇摇头”和羊骨头“嘎拉”等儿童游戏,以及其他许多表现孩子天真童趣的场景和情节。以成熟的审美来抒写这一切,它们就有了很强的文学性,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孩童言行和孩童故事的照相式摹写。这样的作品对孩子更有熏陶和提升力量,读者的年龄跨度会更大。
经历了这次写作,我的内心收获丰厚。这也让我愈加体会到了“爱的教育”和熏陶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现在我正满怀温柔爱意,等待小读者们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获得爱的沐浴和滋养,让他们的心和脚步都喜悦而从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17日张琳长篇儿童文学作品《外婆的神奇之旅》出版
- 2020年11月16日甘肃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琳新作《外婆的神奇之旅》出版
- 2020年09月20日张琳新作《如果云知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