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会师大地广袤的田野、整洁秀美的村庄处处涌动生机。
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个个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门路,一座座蔬菜大棚生机盎然,一只只牛羊膘肥体壮,一张张笑脸随处可见……甘肃会宁县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摘帽不解甲攻坚不放松
2019年,会宁县130个贫困村16.9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脱贫不松劲,摘帽不解甲。两年多来,会宁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资金投入不减、政策支持不减、帮扶力量不减、工作力度不减,统筹推进政策体系、工作机制、项目资金、人员队伍等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脱贫攻坚工作画上了句号,我们继续科学研判形势,精准施策抓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宁县刘家寨子镇二塬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占虎说,两年多来,他和其他驻村帮扶干部依旧吃住在村,努力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为群众解决各种难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起点。退出贫困县序列以来,会宁县坚持队伍不撤、任务不松,7229名帮扶干部依旧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与村民一起谋划产业、抓实村级事务,共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念好产业经谱好增收曲
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是会宁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答题”。
冬日的暖阳透过树枝,落在村民李雪峰家的牛棚里。在阳光的映照下,他的牛儿悠闲的吃草。正在忙着给牛添水李雪峰看在眼里,幸福在心里。从土坯房到新居,从孩子上学困难到考上大学,李雪峰与全县379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同搭乘脱贫攻坚的“专车”,驶入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现在我一共养着20头牛,去年养殖纯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今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养到40头以上,预计今年收入更可观。”李雪峰喜滋滋地算着收入账。一旁的妻子搭话说:“我们家自从发展了肉牛养殖产业,日子越过越好了,真是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腰包”鼓起来,生活有奔头。李雪峰一家的精彩嬗变,是会宁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展开新画卷
“目前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六千元以上,老百姓的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今后,我们会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会宁县党家岘乡庙儿村党支部书记席宗智说。
走进党家岘乡庙儿村,硬化的村级公路、改扩建后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分外引人注目。近几年来,这个基础条件差、集体薄弱的贫困村,搭上了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不仅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村庄面貌也焕然一新。
“从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吃穿不用愁;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房子也从土房变成了砖瓦房,户户也都有了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等不同的代步工具……现在我们脱贫了,富裕了,生活条件好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到了幸福。”80多岁的村民张大爷激动地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走一条具有会宁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新时代赋予会宁的发展使命。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会宁县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工作,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始终把防止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持续强化产业带动和就业脱贫,高质量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宁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10月30日【央媒看甘肃】为了河道畅通河水清 讲述人:甘肃白银市会宁县水旱灾害防治站站长、工程师 王权
- 2021年04月19日“生源地贷款”助学更筑梦——会宁县解决助学贷款问题
- 2021年01月08日【中央媒体看甘肃】会宁:脱贫路上的“脊梁”
- 2020年12月28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会宁 1300多种农产品亮相 签约总金额1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