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记兰州市第二届“新时代最美乡贤”哈文宝

 2022/01/06/ 08:32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张鹏伟

“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记兰州市第二届“新时代最美乡贤”哈文宝

工作中的哈文宝(中)

  “既然大家选我当村干部,那我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让我们郝家湾的老百姓也过上好日子!”多年来,哈文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担任榆中县郝家湾村村干部以来,哈文宝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助搬迁、夯基础,壮产业、促就业。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村民告别了世代居住的“穷山窝”,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在他的努力下,郝家湾村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昔日的落后村转变为有名的先进村。

  1 务实重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8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作为村干部的哈文宝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与村“两委”班子一起为全村50户贫困户精准制定“一户一策”,挂图作战,全力保证各项政策落实。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殖、劳务输出等方式提高收入,2020年底,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达1万元以上。易地搬迁可以说是郝家湾村脱贫攻坚中最难也是最棘手的一项工作,群众抵触情绪较大,那段时间是哈文宝最难熬的时候。可即便每次都吃闭门羹,每次都得到同样的答案,哈文宝还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入户,千方百计做工作。那一年,哈文宝跑遍了郝家湾的每家每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真诚打动了村民,全村村民都跟着他搬离了那个世代居住的“穷山窝”。

  在哈文宝的带领下,2020年末,全村5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与全国一道进入“小康”。

  2 主动出击,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

  搬出来,可没有地方办公怎么办?乡镇卫生院离得远,村民看病不方便怎么办?远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了挣钱的渠道,村民怎么养家糊口?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哈文宝愁得整夜睡不着觉。

  没有办法,想办法也要做好。哈文宝多方奔走,积极争取项目,建成200平方米村委会办公场地、60平方米村卫生所;通过积极联系郝家湾籍在外成功人士,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想尽办法拉赞助,为村委会配备了22套桌椅板凳,建起了2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室和20平方米的“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整合民政、妇联等资源,鼓励搬迁群众积极参加烹饪、家政、美容美发等培训,不断提升就业能力;积极对接县林业局、生态创新城管委会、兰发公司等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保证每户至少有1人务工,有效解决了搬迁后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3 传递真情,始终心系群众冷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哈文宝进村入户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教育引导群众孝老爱亲,在村内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精神风貌,哈文宝积极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在村里办起了“孝道红黑榜”。把“孝道红黑榜”与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评选“最美家庭”、申报城乡低保等工作结合起来,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同时,紧盯特殊困难群体,组织志愿者常态化为五保户、低保残疾户以及高龄老人等打扫卫生;为留守儿童等提供课业辅导及心理疏导,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他还坚持每年奖励考录的大学生,帮助他们贷款、就学,助力学生圆梦大学。“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考出去的孩子越多,我们才越有希望,越有盼头!”哈文宝说。

  4 多措并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增多,哈文宝积极组织群众参加“农民运动会”“百姓春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七一”组织党员瞻仰烈士陵园,在冬至节开展“包饺子送温暖”活动等,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把文化墙作为宣传政策、优化环境、树立新风的重要阵地,对裴家窑易地搬迁安置点所有围墙进行粉刷并制作成文化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等内容。采访中,很多村民说:“现在墙上有字有画有风景,这些文化墙不仅美化了村庄,还有教育作用,现在的生活真好!”

  如今,哈文宝依然每天忙碌着,“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也要让郝家湾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是他定下的目标。他说,他将继续以村干部、共产党员的身份以身作则,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到全体村民心里,带领全村上下一起为新生活努力奋斗。

  人物简介

  哈文宝,出生于1967年,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郝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0年村“两委”换届中,转任郝家湾村委会副主任。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气象员、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