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法治

【理论】固魂铸剑深化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

 2022/01/11/ 07:1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申怀吉

固魂铸剑深化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

  申怀吉

  在思政教育中筑牢政治忠诚,在警事训练中锻造过硬本领,在为民服务中强化宗旨意识,在优化环境中打造法治高地,真正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铁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法队伍自我革命,是建成一支高素质政法队伍、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兰州市委部署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固魂铸剑”行动,既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的现实检验,也是成果的持续巩固与深化,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有力抓手。要准确理解“固魂铸剑”的含义,深刻把握“固魂”与“铸剑”的关系,在思政教育中筑牢政治忠诚,在警事训练中锻造过硬本领,在为民服务中强化宗旨意识,在优化环境中打造法治高地,真正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铁军。

  “固魂”就是要强化理想信念

  一是固化“忠诚”之魂。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党和人民手中掌握的“刀把子”,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忠诚法魂根基,永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

  二是固化“法治”之魂。人民法官作为法律最坚定的执行者、最忠诚的维护者、最现实的诠释者,也是法治进程的推动者,要崇尚法律,坚定法律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司法实践中锻造司法之魂。认真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决不让正义迟到,决不让正义蒙羞,甘做司法公正的“燃灯者”。

  三是固化“公正”之魂。要进一步规范执法司法权运行、继续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解决好司法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守住防范冤错案件底线,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依法妥善处理涉民生案件,加强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四是固化“纯洁”之魂。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就是要在政法队伍中自我革命、纯洁队伍。法官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常对标对表廉洁自律各项要求剖析检讨,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做到亲民、为民、无私、无畏。要正确对待权力,坚持依法、规范、审慎用权,杜绝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现象,更不能发生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违法犯罪行为,清清白白办案,堂堂正正做人。

  “铸剑”就是要提升司法能力

  一是铸牢“政治”之剑。要严格遵守执行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把法院工作置于党委中心工作之中,对重大部署、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重大敏感事件要及时请示汇报。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自觉服务大局,服从于党委中心工作,坚决克服简单的就案办案、机械办案思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党管法院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铸牢“业务”之剑。法院担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任,要注重能力建设,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队伍。法官办案的过程,就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原则的逻辑思维过程,离不开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对庭审秩序的掌控,这就要注重提升法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概括起来,就是要学习熟练掌握运用法律的能力、驾驭庭审的能力、化解应对矛盾的能力、鉴别证据真伪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文书写作的能力和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能力,不断适应当前司法工作需求。

  三是铸牢“责任”之剑。法官手握审判权,既肩负着工作责任,又肩负着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要将责任放在心头,把责任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忠实履行审判职责,执行法律、解决纠纷、定争止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四是铸牢“纪律”之剑。纪律严明是政法队伍的政治优势。纪律过硬首先要从严治己。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引领法院工作。要严格落实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动摇,加强纪律教育,健全纪律执行机制,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队伍。

  五是铸牢“作风”之剑。作风过硬是法院完成职责使命的重要保障。要始终坚持刀刃向内,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干预司法办案“三个规定”,经常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排查、清扫,不断净化自己。要强化群众观念,践行司法为民,自觉把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把执法为民的观念深深铭刻在灵魂中,切实做到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

  (作者为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