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科技功臣孙万仓:北方冬油菜改良,继续干下去

 2022/01/11/ 08:4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武永明

科技功臣孙万仓:北方冬油菜改良,继续干下去

  编者按

  打开2022最正确的方式是什么?惟有“奋斗”!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每一个你我,都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深情惦念中;每一个新年愿望,都在“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庄严许诺里。

  新年伊始,奔流新闻·兰州晨报开设《新年心愿·奋斗者说》专栏,聚焦陇原大地奋斗者的身影,跟随他们的脚步,倾听他们的心声,让每个人对未来的良好愿望,凝聚成“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力量,迈上“一起向未来”的壮阔征程。

  时光不负追梦人,未来属于奋斗者。身处伟大时代,每个人每天都在创造价值。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在奋斗中前行,在创造中收获。

  只要不息奋斗,此刻许下的愿望,就是明天的现实。

  “我今天凌晨5点多就起床了,一直忙学生论文的修改指导等方面的事。一转眼又要放寒假了,许多工作还没有做完,时间老是不够用啊……”2020年度甘肃省科技功臣奖获得者、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孙万仓1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幽默开场。

  孙万仓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躬耕陇原从事油菜研究40年,创制了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等一批抗-30℃左右极端低温的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解决了我国北方冬油菜越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北方旱寒区冬油菜北移的油菜发展战略问题;他的研究成果的应用使我国冬油菜种植区由北纬35度左右的天水周边地区北移至北纬48度左右的新疆阿勒泰等地,结束了北方旱寒区不能种植冬油菜的历史。

  同时,通过大量田间试验和模拟分析,提出≤0℃冬季负积温、极端低温等为影响我国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提出了我国北方冬油菜种植区划;制定了秋季抓壮苗、冬季抓管理、春季促早发的我国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建立了包括越冬率鉴定、形态学鉴定、春化率及春化指数鉴定、半致死温度鉴定等鉴定技术的北方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体系,主持制定了包括生长习性、特征特性、枯叶期、返青期、抗寒性等内容的北方冬油菜研究记载标准,被誉为我国“北方冬油菜北移的拓荒者”。

  2017年、2021年,他主持育成了我国第一个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双低品种陇油17号和我国北方第一个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双低品种陇油88,再次填补了我国冬油菜研究空白,为我省和我国北方冬油菜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种质保障。

  孙万仓一心一意扑在北方冬油菜抗寒改良研究上,虽已过花甲之年,可一天到晚仍忙个不停,不知不觉间日子已跨进2022年。

  新的一年,他的愿望与理想仍然关联北方冬油菜研究。“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北方冬油菜的品质改良、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发等仍然是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同时,期待在陇东和陇东南地区高产优质冬油菜品种示范和陇中干旱区强冬性抗寒冬油菜新品种的大面积示范取得更大进展。”孙万仓说。

  在他眼里,冬油菜是宝,它含油率高、产量高,不仅是我国、我省的重要油料作物,也是重要冬春季覆盖作物与生态作物,油菜花还能养蜂,吸引八方游客。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冬闲田,而且长时间裸露,引起农田风蚀、土壤肥力降低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种植冬油菜不但是提高食用油自给率的重要途径,也能够把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改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增加冬春季的农田植物覆盖,对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及碳中和碳达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是孙万仓关注的。

  孙万仓的工作与农民的需求、油菜产业发展息息相关……这些事,都在他心上。

  与北方冬油菜改良的缘,他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无怨无悔,这份缘还得继续下去。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武永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