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增的学生们创作唐卡作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秦娜 韦德占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静
冬日午后的夏河,屋外暖阳高照,屋内安静忙碌。53岁的唐卡画师丹增坐在画架前,一笔一划,认真上色。在他笔下,画面的色彩逐渐丰富起来,形象也慢慢生动起来。像这样每天画8个小时,这些年他几乎从未间断过。从10岁拿起画笔开始,丹增这一画就是40多年。对于唐卡艺术,丹增有着道不尽的情感……
1月10日,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新春走基层——走邮路 看新局”全媒体采访小组来到甘南州夏河县,走近甘南藏族唐卡非遗传承人丹增,感受甘南唐卡艺术的独特魅力,了解唐卡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的新变化。
甘南藏族唐卡非遗传承人丹增正在创作
坚守:精益求精打磨技艺
1979年,10岁的丹增开始在青海学习唐卡绘画,20岁那年,他又慕名来到夏河拉卜楞寺拜师学艺。
“在青海的10年,我更多的是学习经文,相当于学习唐卡的理论知识,来到夏河后,我又跟随老师精修绘画,唐卡绘画技艺有了很大提升。”丹增这样总结自己的唐卡学习之旅。在他看来,正是通过理论和绘画两方面的长期学习,让他对唐卡这门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日后推广甘南唐卡奠定了基础。
在夏河学习5年后,25岁的丹增在拉卜楞寺开设了自己的唐卡画室,也开始带学生。
“最初都是订单式的,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夏河旅游,看到我们的唐卡作品,有喜欢的就下订单。”丹增回忆,当时,知道唐卡的人并不多,甚至连许多当地的年轻人也不了解唐卡,唐卡的销售也仅限于寺庙和游客。
尽管如此,丹增从来没有放弃对唐卡艺术的追求。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每一个步骤他都精益求精,一幅作品经常要画几个月甚至一年。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丹增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夏河县拉卜楞唐卡小镇展示馆
传承:甘南唐卡逐渐“走红”
“2008年,甘南藏族唐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凸显了夏河唐卡在唐卡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夏河县文旅局副局长段西义介绍,此后,夏河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非遗保护项目、发现培养甘南藏族唐卡传承人。截至目前,夏河县拥有3名国家级传承人、3名省级传承人、6名州级传承人,以及30多名县级传承人,传承人队伍日益壮大。
在文化强省战略背景下,唐卡逐渐成为夏河县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抓手。2018年,夏河县投资300多万元,在夏河海螺湾藏文化产业园区集中打造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拉卜楞唐卡小镇,先后吸引12家唐卡工作室和企业入驻,开展甘南藏族唐卡传承、展示和销售。
就这样,丹增成为第一批入驻唐卡小镇的画师,拥有了近140平方米的工作室,园区还为他减免了房租。如今,在宽敞明亮的画室里,丹增更加享受创作的过程。
唐卡小镇的建成,不仅为画师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也成为当地人和外地游客了解唐卡艺术的重要窗口。每到旅游旺季,很多游客参观完拉卜楞寺后,都会选择到唐卡小镇进行现场体验。
“每年六七月间,小镇每天最多接待上百位游客。”丹增说,游客通过亲手完成一幅小型唐卡作品,加深了对唐卡的了解和喜爱。
依托唐卡小镇,当地文旅等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唐卡的宣传推广力度,经常组织画师去外地参展推介。丹增就曾到山西、河南等地办展、参展,深切感受到人们对夏河唐卡的喜爱。
从“小打小闹”到“抱团作战”,如今,夏河唐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年轻人学习传承唐卡的氛围也愈发浓厚。
发展:从“小众”到“大众”
在拉卜楞唐卡小镇的展馆里,展出着来自当地画师的近百幅唐卡作品。漫步其中,就会发现这些唐卡作品不仅仅有人们常见的宗教画像,还有“凉州会盟”等历史事件,以及当下甘南群众的生产生活场景。
段西义介绍,藏族唐卡以宗教题材为主,被誉为“移动的佛堂”,但藏族唐卡不仅限于宗教题材,还涵盖了历史事件、自然科学等内容,因此也被称为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创新唐卡作品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普通受众接受并喜欢上唐卡、进一步拓宽唐卡的销路,在政府的引导下,夏河的唐卡画师开始将目光投向现实题材,创作出大量反映当地生产生活的唐卡作品,这些作品也被称为“创新唐卡”。
“2021年,我们带着一百幅‘创新唐卡’到内蒙古进行展销,深受当地爱好者和参展商欢迎,3天时间就销售了74幅作品。”段西义激动地说,创新唐卡的“意外”走红,证明了通过唐卡小镇这种模式,在坚持传统创作的同时,引导唐卡艺术走创新发展这条路是对的。
“在夏河,传承推广唐卡艺术、创新发展唐卡产业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更为带动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段西义介绍,以丹增为例,20多年来,他先后带出80多名学生,很多学生由此掌握了一技之长,改善了家庭条件,其中,更有20多名学生在甘南以及四川、青海等地开办了画室。
据统计,目前,夏河县有唐卡从业人员近600人,唐卡画师近300人,每年创作千余幅唐卡作品,年收益达2000万元。相信“十四五”时期,随着各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地,甘南唐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创新唐卡作品。(本文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12月31日【短视频】卓玛加布:“像深爱母亲那样呵护黄河” 雪域甘南全民治黄 补给水量大幅增加 母亲河肌体更健康
- 2021年12月16日兰州至合作铁路全线建设大幕拉开 甘南即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 2021年12月13日凝心聚力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甘南州应急管理工作综述
- 2021年12月11日甘南州应急管理局:凝心聚力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