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徽县种猪住进“电梯公寓”

 2022/01/13/ 16:07 来源:新甘肃 记者 陈多

生态立体养殖大楼。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近日,走进徽县城关镇王庄村,山峦环抱、流水潺潺,一幢拔地而起的生态立体养殖大楼——“电梯公寓”,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不久前,“电梯公寓”里迎来了新“住户”——成批的良种母猪和三元杂交仔猪。“‘电梯公寓’养殖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智能养殖模式,前景十分好。”徽县兴疆牧歌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廖忠江如是说。

  招商引资的标杆项目

  兴疆牧歌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是徽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元,一期为10万头生猪繁育基地,二期选址建设育肥基地,三期为5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全产业链项目。

  走进项目现场,只见一排排低架碳钢架网床整齐排列,喂养车间采用全自动投喂系统。目前,一期项目流转土地210亩,建成种猪舍和繁育舍6层4万平方米,二期育肥楼7层4万平方米也已完工投产。

  近年来,徽县将推进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为了让养殖场尽快产生效益,当地政府在审批、落地、开工、建设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廖忠江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于去年初正式开始引种工作,年销售产值达4亿元。”

  据介绍,整个项目建成后,全年屠宰加工生产能力将达到50万头,将为陇南乃至全省生猪稳产保供作出积极贡献。

  全产业链的生态模式

  目前,徽县兴疆牧歌养殖有限公司长期用工近30人,一半以上是本地群众。

  技术员尹强每天的工作是检查猪群和清洁猪舍卫生,一系列操作细致而又规范。

  尹强来自徽县永宁镇,像他一样的产业工人,每月在家门口就有六七千元稳定的收入,还能学到养殖技能。

  “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猪养殖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合作社共同发展。”徽县派驻项目的技术专家、县畜牧兽医站负责人蔡应生说,大量养猪还带来饲料需求的大幅增长,促进了徽成盆地生产的玉米等农产品就地消化,有助于群众持续增收。

  据了解,根据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国内生猪市场现状,项目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模式推进。目前,三期项目进展顺利,计划3年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项目完全建成后,将以养殖基地为中心,形成集屠宰、加工、分割、冷藏、批发、销售、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产业,全面带动徽县养殖产业提档升级。”蔡应生说。

  智慧繁育的比较优势

  楼房养殖在当地是一件新鲜事,那这种养殖模式有什么优势?

  从孕育到投用,一期生猪繁育基地倾注了项目中心经理苏文江的心血。他算了一笔账,相较于传统生猪养殖场,10万只猪场常规养殖需占地1000亩左右,楼房养殖只需200亩,节省了更多土地成本。

  同时,项目广泛推广高新技术,对周边县市发展现代化养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自动投料、感应喂水、恒温圈场、流线养殖、零污排放……通过监控系统,“智慧养猪”的景象一幕幕出现在记者眼前。

  “公司坚持以高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在整个项目建设的初期阶段,就综合考虑了环境保护、建设用地、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苏文江说,生态立体的楼房养殖走在了国内养殖行业前列,精准化繁育、智能化饲养、科学化防疫等生产措施,助力公司朝着智慧繁育型养殖企业迈进。

  养殖污染的科学管控

  徽县兴疆牧歌养殖场大门前,空气清新怡然,没有异味。

  养殖业,一头连接百姓的“钱袋子”,一头连接治污的“老大难”。科学规范的养殖,不仅保障了生猪安全,也保证了粪污“零排放”、环境无污染。

  “项目采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养殖综合管理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生物安全系统。”廖忠江介绍说。

  记者看到,“电梯公寓”里除了安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全自动投喂设备外,还采用了养殖企业最新使用的除臭水帘。智能化的各项系统不仅能有效杜绝污染物外溢,还能防止能源浪费,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养殖效益。

  不仅如此,立足拓展产业链,公司在养殖废弃物和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上也下足功夫,全量化收集养殖所产生的污染物,把废物粪污变成有机肥料,用于当地农作物种植。同时,建设了5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产出的沼气用于给周边村社提供清洁能源,既保护了环境,也促进了产业循环利用,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

智能化养殖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