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电力频道  >  电网建设

数据赋能电网数字化“加速度”转型

 2022/01/19/ 10:00 来源:每日甘肃网

  2022年1月6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武威供电公司线路巡检人员正在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检装置开展巡线工作。据悉,该无人机智能巡检装置由国网甘肃电科院自主开发,无人机在巡检过程能智能识别线路缺陷隐患,并且一般缺陷的识别准确度高达90%,被称为巡检人员的“秘密武器”。

  伴随数字革命新浪潮,“智能运检”“数智双碳”“智慧线路”这些关键词的出现,标志着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在加快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工作上踏上了新阶段。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金钥匙”

  2022年1月,一支由“省公司+各地州市公司+产业单位”三级联动共同组建的“双碳”柔性团队,经过近两年的创新探索,相继孵化出了一系列“数智双碳”产品。其中“智慧观碳决策分析平台”就是其系列产品之一。

  智慧观碳决策分析平台以全景展示、融合分析、辅助决策为主线,从时域、地域、行业三个维度围绕“碳”进行“全景画像”,实现全口径碳排放、碳减排、碳汇的实时可视、可算、可控、可管。该创新成果获评国网公司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入选国网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支撑“双碳”目标试点,作为国网公司12家试点单位之一,重点开展碳减排相关业务,并在国网公司大数据中心甘肃特色亮点频道部署上线。

  “我们结合近三年的电力大数据,通过对甘肃段黄河流域兰州、白银、甘南三地区重点污染企业、高耗能临时用电、治污分表计量企业防污治污情况进行预监测与分析,针对不同区域类别、不同场景特点、不同行业性质及用电分析趋势,提供《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环保监测分析报告》,可以有效助力执法部门进行预控防控治理。” 白银供电公司互联网部负责人段波介绍道。

  “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五无甘南’的创建进程稳中向好。这与‘电眼看黄河’密不可分。”一个月前,“电眼看黄河”环保监测模块完成银、兰州、甘南沿黄河三市的企业电量与环境容量指标测算,实现了“电力+环保”大数据监测功能。“电眼看黄河”依托省级数据中台,通过数据挖掘、深度分析等新技术,着力构建更多领域、更多行业的电力大数据分析成果,围绕政府核心需求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和电力大数据的共享融合。在甘肃试点成功后,可望将相关成果向沿黄9省推广应用,加快电力大数据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布局,加强成果共享,推动数据融通,为 “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电网智慧”与“央企担当”。

  迈入智能运检新阶段的“金刚钻”

  一个月前,国网甘肃电力顺利完成330千伏上川变电站甘肃电网首台GIS设备多模态信息融合监测装置调试,标志着公司在电力设备状态感知和智能诊断分析进入新阶段,实现了“常规运检”向“智能运检”的转型。

  “330千伏晒都二线48号观冰精灵监测导线电流142.95A,环境温度6℃,环境湿度66.7%,导线无覆冰,线路运行正常。”一位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依托监控中心(机巡管控中心)正在通过输电线路全景智慧管控平台监测恶劣天气下的线路运行情况。一条穿越高山峻岭长达91.959公里的330千伏智慧线路正式在甘肃陇南建成运行。

  330千伏晒都二线是甘肃电力建成运行的首条330千伏智慧线路,据统计该条线路上还安装了边缘五连代理数据融合装置、55基杆塔安装了通道可视化装置、32基耐张塔上安装了智慧线路的在线监测数据传输基站。其中针对微气象区域安装在线监测5套、易覆冰区域安装覆冰在线监测7套、易受地质灾害区域安装地质灾害在线监测1套,全线安装温度传感器690个。“智慧线路成功实现了导线、杆塔和环境状态信息的数据传输功能,大大降低了巡视和监测的工作量,有效提升了设备智能化,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陇南供电公司设备部马晓峰说道。

晒都二线无人机智能巡线 马小东 摄

  国网甘肃电力依托前期数字化试点建设成果,整合现有资源,通过知识库、矢量化档案馆、班组看板等微应用,建成国内首个数字化班组服务体系,打造以“状态全息感知、业务线上流转、数字全景管控、智能辅助决策”为特征的数字化版主,逐步实现了现场作业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

  公司紧盯数字化转型中的短板和问题,以智能运、移动作业、设备健康管理等方向为主要发力点,以PMS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移动作业平台与多套系统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了“常规运检”向“智能运检”转型,助推变电运维人员向“全科医生”转型,检修人员向“专科医生”转型。

  有了先进的运维模式和智能运技术加持,运维工作相比从前要高效许多。以兰州东变电站特巡为例,使用传统运维模式进行运检,需耗费数小时。而现在通过人机协同,使用智能运检模式,所用时间缩短50%左右,运检效率翻了一倍。

  赋能美丽新乡村的“金筐筐”

  “白雪菇从培育到出菇,几乎处处离不开电,真是多亏了你们可靠的电力保障和周到的服务,让我们生产没有后顾之忧。后续我们还将扩大生产规模,把香菇打成一张振兴乡村的靓丽名片。”1月4日,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和我们谈起白雪菇未来的发展,笑容满面。

  随着食用菌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用电“零”污染目标的逐渐实现,该企业也逐渐掌握了产业振兴的“密码”,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了领军作用。

  中央指出,“‘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除此之外,甘肃电力还针对乡村现有问题打造了一套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改善的智慧数字平台,为美丽新乡村赋能,全方位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

  “我们立足甘肃农业禀赋和农村现状,依托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创新运用大数据思维,继去年在全国首创‘空心村识别分析’的基础上,从发现乡村问题、辅助乡村治理、监测振兴成效等三个维度,打造了一套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改善的智慧数字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支撑。”甘肃省电力公司互联网事业部数据运营中心副主任魏军说。

  大到村里土地种了几亩空了几亩,小到家家户户还在几口出去几口,这些看似家常的问题与乡村治理直接挂钩。甘肃电力利用农村居民历史用电数据,引入天气、地理、政府涉农等数据对乡村空心率进行测算,针对乡村空心化率统计、效率比传统人工统计提升了69倍,有效加快了乡村振兴工作的进程。

  站在崭新的起跑线上,国网甘肃电力将结合丰富的甘肃风光资源,依托“东数西算”和数字政府建设等形势紧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数字化赋能价值,让数字化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融合引擎和智慧引擎,不断加快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带动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