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只争朝夕开新局】武威奶产业乘势而上谋新篇

 2022/02/14/ 20:56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杨 邹明敏 王昱钧

武威伊利生产车间。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邹明敏 王昱钧

  1月的武威,滴水成冰。记者穿过凉州区的穿沙公路,位于长城镇长城村的武威优然牧业12000头奶牛养殖示范园里,生产、饲喂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有着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近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把奶业作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奠定了良好的奶产业发展基础。在这个背景下,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落地见效,从2019年年初签约开建,到2020年年底建成投产,当月综合营业收入突破2000万元,再到2021年年产值超10亿,“一瓶奶”拉动了从养殖、种植到包装的全产业链升级。以优然牧业武威牧场为例,项目投产以来,日产鲜奶约220吨,带动周边种植青贮玉米3.3万亩,新增就业200多人。

武威伊利生产车间。

  据了解,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是伊利集团在河西走廊布局建设的唯一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也是伊利集团上百家分公司中整体投资最大的项目,总投资21.2亿元,占地437亩。一期项目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建成投产,比原投产计划提前了150天。目前,二期项目已启动建设,计划新增生产线18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67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500人以上。

  伊利集团武威项目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不仅填补了武威乳品加工的空白,还初步形成了集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物流物联等为一体的“1+6+N”奶产业集群,在伊利乳业龙头引擎、品牌效应带动下,一批产业链项目扎根落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在生产车间可看到,6条利乐钻安慕希生产线、2条高速标准装生产线、2条高速苗条装生产线均在高速运转,偌大的智能化车间内,仅有几名技术人员不时查看一下表盘,以确保各项数据正常。

甘肃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与此同时,奶产业链其他企业亦开门迎“红”,产值喜人。其中,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2021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2家兽药生产企业年产值实现5600万元。甘肃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一张张成品包装纸飞落层叠,成批运往相隔不远的武威伊利乳业生产车间。该公司主要为伊利集团武威项目及周边多家知名食品企业配套生产外包装,2021年已实现产值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人。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的武威天泽现代物流园,是武威“1+6+N”奶产业集群目前唯一的配套物流项目。该物流园打破传统单一型物流开发模式,采取交易、存储、冷链物流、综合信息调度等多功能混合互动模式,实现多业态集聚效应。目前,物流园1至4号仓储库已投入使用,并有多家商户入驻,冷链物流项目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可投入使用。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将有近60家物流公司进驻,可解决300个就业岗位,实现年营业收入1.2亿元。

  “2020年11月,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伊利集团武威项目的乳品运输业务。如今,经过一年多合作,公司的运输范围不断扩大,运输业务更加广泛。”武威天泽现代物流园总经理史英山说,“今后,我们将提供更安全、更快捷、更优势、更稳定长久的物流服务,为打造甘肃乳都和百亿级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贡献企业力量。”

标准化奶牛养殖场。

  目前,武威市已建成千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场14个,引进繁育荷斯坦等优质奶牛7.1万头,奶牛存栏由2018年的全省第四位跃居第一位。同时,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13万亩,粮经饲比例由2019年的45∶38∶17调整到53∶18∶29。数据显示,如今武威市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吸纳长期务工人员6000多人,人均月工资4000多元,流转农村土地30多万亩,青贮全株玉米收购价由2019年的每吨420元增加到2021年的每吨560元,50多万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随着奶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吸引了一大批企业管理、科技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人才来武威发展、回乡创业,奶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已吸纳各类人才1500多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汇聚了智慧力量,提供了人才支撑,武威现代生态奶业产业园也被列入全省10个百亿级产业园。2月7日,武威市高质量发展产业链链长誓师暨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大会上,武威伊利乳业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荣获“武威市2021年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突出贡献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