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生活】喜闹元宵

 2022/02/15/ 05:3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董培华 李萍 薛红珍

喜闹元宵

戏曲表演

踩高跷

 

赶毛驴

腰鼓队

  编者按

  风清月高树梢头,缱绻在人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又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夜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每逢元宵节这天,陇上各地的人们都会纷纷走上街头,看社火、赏灯、猜灯谜、放焰火、跳火堆、吃元宵……习俗虽有不同,但人们都在尽情欢乐的氛围里,庆贺着年的收尾,春的来续。

  庆阳篇 陇东社火 来了

  文/董培华

  门前的大红灯笼,顶着一层厚厚的白雪,淡淡地红着。

  红着,红着,元宵节就到了。西峰城区正月十五的社火汇演,把庆阳的春节推向了高潮。

  在西峰生活的三十年里,我们全家人看社火的地方一直是小十字。元宵节这天的西峰小十字,人山人海,电影院门前的台阶上,树杈上,电线杆底座上,能站上去的地方都挤满了人。

  上午九点,各民间社火方队、彩车彩旗方队浩浩荡荡向广场集结,观看社火的群众也从四面八方拥进城内,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十一点,震耳的鼓声从城南响起,红红火火的社火踩街活动正式开始。锣鼓声声,号角齐鸣,广场沸腾了起来。

  锣鼓声渐近,小十字的人群开始涌动。“咚,咚咚,咚咚咚”几声巨响,大鼓擂过,锣鼓队齐响。腰鼓队的鼓手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他们铆足了力气,挥槌击鼓。上敲、下打、缠腰击打。霎时间,红绸带随着人的跳跃、转身、下蹲,而上下翻飞,舞出一片火红。

  旗手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各色鲜艳的旗子在空中喜庆地招展着。鼓声骤歇,一根根唢呐朝天举起。系着腰带,挽着白头巾的吹手们,鼓圆了腮帮,指尖轻移间,欢快的音符从油亮的喇叭口倾泻而出,“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那猪羊出了门……”

  秧歌扭起来了,她们是来自乡镇的秧歌队。这些穿着五彩戏服的农家妇女,一个个眉飞色舞。她们踏着急促的鼓点,轻盈地走着十字步。前进,后退,左跳,右跃,“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一扭一摆屈身仰头间,手中的彩扇上下翻飞。

  忽见“伞头儿”轻轻一跃,秧歌队伍急急地旋转,一个漂亮的队形瞬间变换而成,场外掌声雷动。原来,秧歌的功夫真的是“踩在板上,扭在腰上,功在腿上,艺在手上,情在脸上。”

  两排旱船绕着“8”字朝街心摇来,各色小船在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们腰间,摇摇摆摆,起伏飘荡,眨眼功夫一组彩色数字造型呈现在了观众眼前。在人们的惊呼中,一对“小毛驴”,蹦蹦跶跶上场了,摇头摆尾,憨态可掬。一对丑公丑婆紧随其后,男扮女装的丑婆,迈着碎步,扭动着腰身,唇边大大的黑痣甚是滑稽。丑公长长的烟锅,不时伸向街边的观众,脸上浮夸的表情,吓得小孩直往大人怀里躲。大人们却不时地将孩子递到关公的大刀下,祈求平安。

  踩高跷的队伍最是吸引人,两排高高的木腿,忽左忽右,踩得街面“噔噔”作响。或许,你正担心那条细细的长腿能否撑住,一条木腿忽然飞起,摇摇晃晃,似要倒下。近前的人或后退,或伸手掩面,或做扶起状,却见他轻轻一提腿,一个劈叉坐于地上,周围又是一片哄笑。

  锣鼓声又起,两只雄狮抖动金毛,在引狮者的指挥下,浑圆的狮头灵活地转动。前扑,后跌,翻滚,跳跃,抓痒施礼。那眼睛,那张开的大嘴,活灵活现,貌如真狮。在孩子们的尖叫声中,几十个大汉高举长龙,在场上矫健地狂奔。鼓乐齐鸣,“龙珠”在前召唤,两条巨龙翻滚舞动,时而腾起,时而俯冲。

  “咚,咚,咚咚咚”,“铛嚓嚓,铛嚓嚓”,锣鼓声急促了起来。场上旋出四个身着不同颜色戏服的大汉,他们手举画戟、紧握长矛、擎着双剑、舞动大刀,绕着场地,疾走,厮杀。

  身边的老者满脸兴奋,他们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向前望着。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我只知道以扮相角色的脸谱颜色辨别人物的忠奸,并不知道表演的是什么。老者告诉我这是《三英战吕布》。他说:“庆阳的社火题材广泛,内容大多来自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和历史人物,一转社火表现的是一个故事。”在老者的讲解中,《拾黄金》《三娘教子》《劈山救母》等社火故事逐一亮相,看社火如看戏,懂的人自然明白。

  最壮观的要数气势磅礴的彩车方队,一辆辆被鲜红包裹起来的彩车,装饰精美,造型各异。车头顶着“岐黄故里,魅力庆阳”“祝全市人民春节愉快”的喜庆祝福缓缓驶过,车过处,依旧是锣鼓喧天。

  社火方队依次在小十字列队表演,又沿着东大街陆续赶到最后一个表演点,喜欢热闹的人又随着人流涌向公园前门广场。

  下午两点钟,震天的鼓声落地,社火汇演落下帷幕。人群慢慢散去,长街才渐渐静了下来。偶尔响起的一两声爆竹声,提醒人们:年已过完,又一个春天,也就开始了。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