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双奥之城”北京,因奥运和绿色结缘。2001年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提出“绿色奥运”理念,2008年成功举办绿色奥运盛会,2009年又转化为“绿色北京”战略并一直实施。
近年来,北京市严格执行新版城市总规,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一体推进绿色发展与绿色办奥。如今,生态文明之花在京华大地绚丽绽放,成为北京一张新“名片”。
2021年北京空气优良天数达288天
2021年北京万元GDP碳强度约为0.41吨,在各省(区、市)中保持最优水平;2021年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浓度首次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0.6万辆,“绿色出行”等成为更多市民自觉选择……近年来,北京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持续攻坚、构建科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天的北京,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介绍说,2021年,北京市细颗粒物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优良天数增加到288天,占全年的78.9%。
“冬奥会的举办是推动北京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重要动力。”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杨进怀介绍说,去年10月初,密云水库最大蓄水量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新纪录,作为首都重要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的作用更加凸显。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81处干涸多年的泉眼复涌,全市河流、水库等健康水体占比达85.8%,北京城乡河湖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勃勃生机。
596种野生动物在北京繁衍生息
据介绍,2012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了以两轮“百万亩造林”为主的大规模绿化建设,对优化北京的绿色生态空间格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于2018年启动,四年来完成绿化造林85.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
与此同时,北京市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摸底调查和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去年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中收录的陆生野生动物达596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85%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园服务水平,提升市民绿色福祉,去年我们创新提出建设‘全龄友好型公园’理念。”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介绍说,主要做法是通过增加体育锻炼、智慧园林、无障碍设施,丰富公园植物配置等,使不同年龄层的游客在公园有更好的游憩体验。
2021年,北京市已完成地坛园外园、人定湖等10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建设无障碍环境136处。2022年,全市还将开展东城玉蜓公园、西城玫瑰公园等30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提升改造。
北京冬奥公园吸引53万人打卡游览
石景山区是北京冬奥组委和重要赛区的所在地。
2018年起,石景山区在首都中心城区中率先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项工作,全区以服务保障冬奥筹办为统领,不断推进“品质之城”建设,绘就区域绿色生态底色。截至目前,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9.32%,位居北京市第一。“山环水绕、绿轴穿城、绿链串园”的绿色空间格局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已经在石景山初步显现。
占地1142公顷的北京冬奥公园就坐落于石景山区,公园分三个区,北部为郊野湿地区,中部为工业遗址景观区,南部为城市森林区。内有冬奥之环、冰雪森林、火车乐园等景观和北京市首条全封闭的马拉松路线。
据石景山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先侠介绍,北京冬奥公园自去年10月开园以来,约有53万市民到此打卡游览。在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的点位中,北京冬奥公园内的火炬传递不仅线路最长、时间最长、火炬手最多,还进行了冬奥历史上首次水下传递。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和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延庆区坚持“绿色办奥”理念,将“两山理念”贯穿场馆建设全过程,生态保护与冬奥工程建设一体化推进,历时六年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核心设计理念由蓝图变成现实。赛区内的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场馆全部由绿色100%电力供应;200多辆氢能源大巴车投入到赛时交通服务保障中。
精彩纷呈的“冬奥时间”已经进入后半段,但绿色低碳理念将会一直在这座“双奥之城”延续,在全体市民心中生根发芽。蓝天之下、白雪之上,北京将带着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和冰雪之约留下的生态环境宝贵遗产,一起向未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2月15日定西:非遗社火闹元宵
- 2022年02月15日吴健:光影为笔绘敦煌
- 2022年02月15日第八届黄河文学奖获奖名单公示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3作家作品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