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四大产业规模初现 张掖乡村振兴有底气!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张掖观摩侧记

 2022/02/22/ 21:24 来源:新甘肃 记者 范海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绵延一千公里的祁连山一半在张掖境内,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造就了这里丰饶的物产……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2月21日,前来张掖市参加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代表、嘉宾分组前往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观摩乡村风貌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张掖市全力打造玉米制种、绿色蔬菜、奶牛肉牛、戈壁农业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令人印象深刻,乡村产业发展生机勃发。

  观摩团一行在临泽县观摩玉米制种产业。(本文视频\图片均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 摄)

  玉米制种,金色产业

  张掖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农产品品质优良,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重要的粮油瓜菜生产和种子良繁基地。

  一粒玉米种子从种到收,期间它会和多少种机械“打交道”呢?在临泽县汪家墩村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连片基地就能找到答案。这里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令人目不暇接,有铺膜精量播种机、重型驱动耙、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旋耕机、翻转犁、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移栽机、自走式联合收获与残膜回收一体机……

制种玉米生产使用的农机。

  据介绍,近年来,临泽县结合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依托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铺膜精量播种机、玉米去雄机、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等制种玉米新型农机具,新增各类特色产业机械746台件,培训各类农机人员6178人,实现了制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获得全国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全省农业机械化十强县荣誉称号。

  “我们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利用3-5年时间,将全县51万亩耕地全部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择优选择10-15家种子企业,通过轮作倒茬,每年保证25万亩优质玉米制种基地,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努力把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基地,把制种基地打造成国家杂交玉米制种核心区样板。”临泽县委书记张辉介绍说。

制种玉米生产使用的农机。

  在中种国际种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将玉米种子筛选打包,供应春耕生产。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中种国际在临泽县玉米制种面积2万亩,带动全市落实玉米制种面积3.6万亩,总产种子1500万公斤,实现产值4.2亿元。

  近年来,临泽县把玉米制种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用足用活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和“超大规模制种大县”奖励政策,连续15年制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年加工能力达25万吨以上。目前,全县60%的耕地用于玉米制种、60%的农民收入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玉米制种、60%的农民从事玉米制种产业,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中种国际种子公司生产车间。

  绿色蔬菜,四季畅销

  党寨镇陈寨村位于国道227线一侧,走进村子,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日光温室映入眼帘,这里建成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672座、连体钢架大棚23万平方米、带棉被钢架大棚36万平方米……

  同时,村上还建设了高标准育苗中心、1万吨恒温保鲜库、果蔬包装厂、蔬菜交易市场及甘州区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引进宁夏中卫、山东寿光等先进种植技术和果蔬新品种,形成科学育苗、绿色定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订单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集试验推广田、种苗加工厂、蔬菜主产区、四季采摘园、物流集散地、智慧农业展示为一体的一流现代农业产业园。

陈寨村日光温室大棚内新栽植的甜瓜。

  据介绍,陈寨村日光温室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茄子、辣子、西葫芦、娃娃菜、西蓝花、甘蓝等20余种蔬菜,一年种植3—4茬,由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往广州、深圳、上海、台州、武汉、湖南等地。 “以占地面积10亩的大跨度钢架大棚为例,2021年种植了4茬种植娃娃菜,毛收入52万元,除去种苗、水电费、化肥、人工等成本,年纯收入26万元。”陈寨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我们突破行政地域限制,以陈寨村为中心,联合片区内6个行政村,探索推行‘片区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新途径,推动专业合作社朝着公司化和产业集团发展。2021年,陈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被授予‘甘肃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党寨镇党委书记刘东说。

陈寨村村貌。

  2021年,甘州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8.2万亩,露地蔬菜33.3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48.1万吨,实现产值31.37亿元。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96.56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已成为张掖市四个“百亿元”农业产业集群之一。

  奶牛肉牛,都很“牛气”

  观摩团一行来到了位于甘州区长安镇的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始建于2008年的乡村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省养殖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省奶业协会会长单位。

  据前进牧业董事长马志祥介绍,目前,前进牧业已建成石岗墩万头牧场、德瑞、德华、德联、蜀汉等牧场18个,发展饲草基地8.5万亩,奶牛养殖规模达到4.6万头,日产高品质生乳620多吨,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福建、成都、贵阳等十多个省市。截至2021年底,公司员工达1400多人,总资产26亿元,实现年利润2.13亿元。

甘肃前进牧业产奶车间。

  走进甘肃祁连牧歌养殖场,一头头肉牛喝着20℃的温水,悠然啃食着牧草。“这是西北最大的规模育肥场,饲养了15000头肉牛,是国内最早采用围栏式育肥的大型育肥场,国家级标准养殖示范基地。”公司负责人林梁介绍说。

  甘肃祁连牧歌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运输、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畜牧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0年,祁连牧歌与甘肃农垦集团实现混改,扩大了养殖规模。2021年,活牛贸易及产品销售收入4.6亿元。

甘肃前进牧业养殖场。

  祁连牧歌在自身加快发展的同时,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直接带动甘州区及周边县区2万多养殖及种植农户共同发展,年收购玉米秸秆6万多吨,年吸纳城乡劳动力2000多人次,人均月收入4500元以上。

  奶牛、肉牛产业是张掖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21年,全市牛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102万头和34.5万头,羊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635万只和290万只,猪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123万头和72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2万吨,其中牛奶产量27万吨。

  “到2025年,我们将打造肉牛、奶牛两个百亿级全产业链集群,羊、猪两个50亿产业链,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张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戈壁农业,方兴未艾

  巴吉滩,曾是祁连山下一片面积广袤的戈壁滩,如今,这里却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农业工厂”。

  观摩团一行来到位于甘州区巴吉滩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1200亩,于2019年开工建设,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至目前,一期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已建成日产40吨食用菌瓶栽自动化生产线、废料循环利用中心等。2021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9300万元,纯利润900万元,被认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出产的食用菌产品。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条件和种养业副产品丰富、可用荒地面积广阔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食用菌生产“用水少、占地少、见效快”的特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已培育神农珍稀菇业、贯党菇业、鸿泽菇业、怡泉新禾菇业等食用菌产销骨干企业15家,建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16个。

  2021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6.8万吨,产值6亿元,以企业为主的工厂化周年生产,和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的半工厂化季节性生产相结合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张掖市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积极盘活戈壁荒滩等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以食用菌、设施果蔬、优质林果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已发展戈壁农业14.43万亩。2021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73亿元。

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