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电力”十足的科研小姐姐

 2022/03/08/ 19:3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银燕 王继娟

  她个头不高,却总扛着设备穿梭于生产现场;她年龄不大,却已经参与了10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她工龄不长,却已手握1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这是一个“电力”十足的小姐姐。

  生产现场的电力小妹

  201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她,满怀对电力事业的无限向往加入了国网甘肃电力这个大家庭,成为了国网甘肃电科院的一名员工,从事设备健康管理、电气设备校验和科技创新等工作。

  “2016年的那个冬天让我格外难忘,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下,国网甘肃电科院圆满完成了±800千伏特高压祁连换流站主设备特殊交接试验。”说起最难忘的工作经历,包艳艳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冻的人脑仁疼”的冬天,“那是我参与的第一个重点任务,在团队前辈的带领下,参与完成了换流变、罐式断路器、避雷器特殊试验,这些现场实践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8至2021年连续四年,包艳艳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800千伏特高压祁连换流站年度检修技术监督工作,从技术监督工作方案起草到现场各类检修试验方案审核,从全站一次设备预试试验关键点见证到技术监督报告撰写,从现场技术监督发现问题分析到出具监督意见,都有她孜孜以求的身影。

  打开她的出差记录,自入职以来,包艳艳已经前往祁连换流站参加工作30余次。“祁连换流站是目前甘肃省内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结构最复杂、供电能力最强的直流换流站。所以一有工作机会,艳艳都争着抢着要去,她总说在那里能学到很多东西。”说起包艳艳,师傅吴玉硕总是赞不绝口。

  不光是祁连换流站,入职刚6年的她出差足迹已遍布甘肃省境内的50多个变电站,带电检测、主设备特殊试验、技术监督、设备异常分析,在别人眼中复杂又难搞的问题,在她眼里却别有一番风味。针对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对共用走廊并行配电线路三相电压不平衡的问题,她通过阅读文献、仿真计算,与行业内专家交流,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降低35千伏配电线路对地高度并加装屏蔽地线等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为750千伏和35千伏线路共用走廊段线路的设计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每每接到一个新工作,包艳艳总是先查资料,首先从原理上学懂弄通,到工作现场后认真记录,向前辈虚心请教,工作结束后第一时间整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相关报告。

  正是凭借着她严谨的工作态度、缜密的工作思路和高效的工作执行力,包艳艳很快就从团队中脱颖而出,从一名技术人员变身为技术骨干。参加工作6年的她,凭着自己的优异表现先后荣获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陇电明星”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荣获国网甘肃电科院创新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科研路上的创新达人

  “作为项目负责人,艳姐付出了很多,技术攻关是她,文案撰写是她,后勤保障也是她,跟着艳姐我学到挺多的。”张航说。张航是《e览无余——基于四合一光谱融合的全方位态势感知超视检测技术》的项目发布人,该项目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举办的2021年度第六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中荣获金奖。

  据了解,该项目针对目前人工运检方式单一、运检任务繁重等现状,提出了一种融合无人机巡视和在线分析故障的作业新模式,应用“可见光+红外+紫外+激光”四色光谱融合技术,研发出一种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青创赛’是公司为我们青年人提供的创新舞台,让我们好的创意好的想法有机会呈现在大家面前。”包艳艳说。

  包艳艳已经连续四年参加公司举办的“青创赛”,从最初的项目组成员到现在的项目负责人,四年的时间,让她从最初对创新工作的好奇转变为后来的热爱,现又发展为对创新工作的执着。身为90后的她现已参加编制行业企业标准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项,发表科研论文24篇,主持参与10余项科研攻关项目,多个项目受到甘肃省科技厅和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表彰。

  创新工作的最大意义是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感触最深的一次创新是我们团队对装设有合闸电阻的罐式断路器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升,有效避免了断路器合闸电阻外绝缘异常破损现象,方案经试验验证目前已在酒泉变、换流变得到应用。”提到创新工作,平时不善言辞的她也变得健谈起来,“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真正解决电网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让我体会到了创新的价值所在。”包艳艳提到的这个交流滤波器场用罐式断路器合闸电阻结构优化提升能有效避免合闸电阻异常破碎问题,在业内得到了高度认可,现在已经被列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重点科研项目在继续推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在国网甘肃电科院这片人才成长沃土上,包艳艳正在用那股闯劲和韧劲书写一篇篇爱红妆也爱工装的芳华故事,在新时代的电力科研道路上争做一名不负韶华的赶路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