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平凉市崆峒区“五补两投两奖”壮大牛产业链——奖补政策活了 养牛底气足了

 2022/03/15/ 08:30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张成龙 董春辉

崆峒区“五补两投两奖”壮大牛产业链——

奖补政策活了 养牛底气足了

  平凉日报记者 张成龙 董春辉

  “我的棚里目前还有20多头牛。听说今年非贫困户养牛也能享受一些政策,我们养牛的心劲更足了。”3月8日,崆峒区大寨乡赵塬村唐有平站在自家牛棚前,满怀信心地描述着自己的“美好蓝图”。

  唐有平是村里的养牛大户,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在村里养牛,从最初3头、5头,一直养到现在的20多头。随着养牛规模逐年扩大,他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他说:“我目前以育肥为主,也搞繁殖。去年卖了7头大牛,下了4头小牛娃,又买了9头小牛,一家人生活全靠养牛的收入。”

  “像唐有平这样的养牛大户我们村还有20多家,别看每家每户养得不多,但全村合起来有1300多头呢。”村支书苏文义称,由于赵塬村整体养殖规模大,是名副其实的千头专业养牛村。

  “乡上说要给我们发5万元奖励资金,全村100多户养牛户,有的养得多,有的养得少。这钱该怎么用才能既起到激励大家多养牛、养好牛的作用,又不至于引起矛盾呢?”最近,花钱的“烦恼”一直困扰着苏文义。

  崆峒区将牛产业确定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首位产业”,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饲草资源、深厚的群众基础,灵活运用多种奖补政策,全力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区建成规模养殖场142家,创建省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9家,肉牛饲养量达24.2万头,其中存栏12.2万头,出栏12万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50亿元。

  “土地撂荒在我们村是不可能的,能种的地都种了,大部分是玉米和饲草,就这都不够,许多养殖户还得从张掖等地买饲草。”苏文义称,春节以来,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推高了养殖成本,区上对养殖户免费投放饲用玉米籽种的政策对他们来说真是“及时雨”。

  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构建“小规模、大群体”的牛产业发展格局,切实夯实产业链基础,今年,崆峒区按照平凉红牛产业链发展要求,结合创建国家级“甘味”平凉红牛产业集群和省级“平凉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制定出台了“五补两投两奖”牛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实施饲草供给、种群培育、增量扩群、加工增收、交易营销、循环发展、品牌打造七大工程,确保到2022年底,使全区肉牛饲养量达26.2万头、出栏12.82万头,实现产值62.5亿元。

  蓝天白云下,桂花村各式小康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村东边的山台地上,一排排养殖暖棚整齐排列。建成不久的彭大高速从村庄和养殖小区中间自南向北横穿而过,一条宽阔的硬化路从高速底下通过,连接着村庄和养殖小区,成为村里的生产要道。

  “养牛好着呢,我现在养了6头。三年前村里给我发了铡草机,去年我买了一头母牛,由于妻子是残疾人,国家还给我补贴了7000元。”说起养牛,正在向牛棚送草料的禹明发心里美滋滋的。

  “养牛是我们村最主要的产业,村里10头以上的养殖户很多,这个养殖小区有250多头牛,全村有360多头。”村支书王志俊介绍,养牛对桂花村农户脱贫的支撑作用很大,现在“五补两投两奖”政策面向所有养殖户,大家养牛的底气更足了。

  根据“五补两投两奖”牛产业链奖补政策,今年崆峒区将对肉牛养殖户生了牛犊的“平凉红牛”基础母牛和其他品种基础母牛分别奖励相应的补助资金,对新建35平方米暖棚牛舍、新建养殖小区(场)、新建45立方米以上混凝土结构青贮窖的养殖户分别奖励一定补贴资金;向计划种植饲用玉米的养殖户投放籽种,向养殖小区(场)、肉牛养殖家庭农场或合作社投放大型饲草加工机械;对万头专业养牛乡、千头专业养牛村按政策进行奖励。通过灵活实施多种奖补政策,引导推动全区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来到群山深处的峡门乡山口村,宽阔平坦的硬化路连接着红瓦白墙的民居和不远处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一栋两层楼高的蓝色饲草加工车间矗立在村庄西侧的路边,引人注目。

  “我们村虽然位置偏,但草场资源丰富啊,夏秋季节,草木十分茂盛,从哪个方向看都是满眼绿色,是养牛的好地方。”村副主任苏有林介绍,脱贫攻坚期间,在兰州大学的帮扶下,山口村肉牛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全村有养殖户36户,牛存栏538头。

  “2019年那会牛存栏量只有310多头,这几年政策好,群众积极性高,养殖规模扩大了不少。像殷义麻家,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穷得很,现在竟都成了村里最大的养殖户,有41头牛。”苏有林说。

  来到殷义麻家,宽大的标准化牛棚里,牛儿正悠闲地吃草。牛棚不远处的羊棚里,300多只羊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院里的车库前,铲车、拖拉机等农用机械依次停放。

  聊起脱贫史,殷义麻告诉记者:“我以前过得穷,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兰州大学的干部帮扶我,一开始贷了5万元让我搞养殖,我全买了牛。后来还了贷款,又贷了5万元,多买了几头牛。前两年,我还想养羊,但是缺钱,兰大又帮我贷了20万元,去年出栏220只羊羔。前前后后贷了30万元,现在都还清了。”

  “党的好政策帮了我们,我们一定好好干,争取多挣点钱,把日子过得更好。”殷义麻对未来充满信心。

  离开山口村,蜿蜒的硬化路沿着山势上上下下,微风中牛羊的叫声隐隐约约,远处山峁上一座座巨型“风车”迎风旋转,和山坡上的梯田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诗意田园的画卷。如今的农村,道路畅通了,村庄更美了,随着产业奖补政策的落实,群众自力更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性更高,经济发展的势头也必将更加强劲有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