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筑牢林草生态屏障 打造庆阳“最美底色”

 2022/04/15/ 08:10 来源:陇东报 实习生 张倩 记者 雷云龙

筑牢林草生态屏障 打造庆阳“最美底色”

  实习生 张倩 陇东报记者 雷云龙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暨“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全面加强林草资源管理,严格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大力提升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承载能力……近年来,我市紧扣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逐级靠实责任,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切实加强规范管理,持续深化林草改革,生态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治山增绿面积大幅度增加

  我市从规划设计、资金筹措、机制创新、示范引领、质量标准、巩固提升等方面抓起,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认真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统筹推进沙漠化和非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北部风沙区土地沙漠化生态修复治理效果初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我市2013年开始实施的“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7年累计造林730.85万亩。2021年,我市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和“一村万树”工程,完成森林抚育29.7万亩,补植补造59万亩,建成达标村246个,栽植各类苗木760.2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6.15%,相比2018年提高了0.62个百分点。完成退牧还草工程项目人工种草23.3万亩,退化草原改良24万亩,毒害草治理21.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0万亩,草原围栏115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5.74%,相比2016年提高了4.19个百分点。

  林草生态保护全方位加强

  林草是自然的“底色”,也是我市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我市严守生态红线,充分发挥林长制优势,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林草资源管护,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划定林长责任区,有效靠实了县乡党委政府保护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使全市林草生态保护得到了全方位加强。

  我市强化公益林管理,完成全市公益林区划界定,有效管护公益林1390.36万亩;认真开展草原湿地监测,完成草原资源监测样地植被结构、种类、数量、盖度、产量等因子和湿地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调查,聘任村级草管员1349名,全市1334.63万亩草原得到有效管护;严格林草地审核审批,近3年来共审核审批使用林草地561项、面积2.79万亩,收缴森林、草原植被恢复费2亿多元,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570多份,办理各类林政案件200余起,盗伐珍贵树木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金钱豹、梅花鹿等珍贵野生动物频频出现,草食动物群落逐步恢复和增多;落实森林病虫害的日常监测、预报、预防和检疫各项措施,新建陆生、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点2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创新构建“四定五包九抓”网格化火灾预防新机制,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在246处卡口路段推广使用“防火码”,有效加强了火源管控,确保了林草资源安全。

  自然保护地建设高质量推进

  为了使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我市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审查关,严格执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等制度,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人为活动定点遥感监测,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制度。启动实施了自然保护区调查监测工作,开展了现地生物资源和社会调查,撰写完成了《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为保护区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完整、翔实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

  生态保护后劲多渠道激发

  我市全面推进林草融合发展、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着重抓好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工程监管、干部队伍管理。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受益权,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成立了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和市林业和草原科学技术推广站。同时,修建林区道路21条151.46公里,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98套2440.64平方米,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招录115名大学生到林区工作,为基层林场补充了新生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流转林地103.15万亩,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277个、家庭林场93个。2021年,全市林下经济总产值达5.44亿元,有力助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