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四月,雪落高原。从甘南州合作市出发,沿落雪的草原一路前行,记者来到了夏河县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
黑力宁巴村位于夏河县西南部,坐落于阿米贡洪山脚下。雪后,村子显得静谧安逸,风景极美。
雪后的黑力宁巴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摄
像这样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能够近距离感受草原风情的村庄,几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黑力宁巴村在2017年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是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自然条件艰苦,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曾是全州乃至全省典型的深度贫困区和发展滞后区。
村子要发展、村民要致富,既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又要帮助农户创业、就业,尽快实现增收致富。黑力宁巴村依据自身特点,抓住了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产业建设这一机遇。
黑力宁巴村党支部书记仁青草介绍村子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摄
2015年,甘南州启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推动落后封闭的农牧村转型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明星村。黑力宁巴村全力打造旅游标杆示范村,却意外遭遇到村民们的不解和反对。
“通过入户做思想工作、组织参观其他旅游标杆村打造情况,村民们慢慢意识到靠天吃饭富不起来,只有发展产业、发展旅游业才能增加收入,大家才开始配合旅游标杆村的建设。”黑力宁巴村党支部书记仁青草说。
2018年以来,黑力宁巴村开始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开展“五无甘南”创建行动,发展乡村旅游等项目,村里相继建成了旅游接待用房、帐篷营地、藏戏馆、观景道路、乡村集市、停车场等20多项工程。看到破旧落后的村子“换了新颜”,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黑力宁巴村民宿内部环境。受访者供图
美了乡村,也富了口袋。黑力宁巴村还探索建立了“支部引领+政府扶持+群众参股+企业运营”的发展模式,引进第三方企业统一运营管理31家独具藏式风格的民宿,同时出售风干牛肉等农特产品,村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2020年,全村农牧民年户均旅游分红5000元,2021年达到了10000元,解决了村子近50人的就业问题。“以前都是依靠放牧和务工赚钱养家,从来没想过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年底还能拿到分红,现在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发展旅游业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黑力宁巴村村民斗格杰说。
仁青草说:“集中管理民宿,让村民享受年底分红,一方面能用专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发展旅游产业的好处,同时也能够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就业,实现致富增收。”
黑力宁巴村。受访者供图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漫步在黑力宁巴村,孩童三五成群嬉戏打闹,特色藏家乐随处可见。这一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黑力宁巴村“因贫生乱、因乱致贫”的难题,开辟了乡村旅游和环境革命互促共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局面。
黑力宁巴村从深度贫困村到旅游标杆村的蝶变,正是甘南州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五年来,甘南州坚持以环境革命小切口推动经济社会大变革,累计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小康村1903个。2021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4月13日庆阳市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助旅游业走出“寒冬”
- 2022年04月11日张掖甘州举行花游季“彩虹张掖·乐游甘州”金满园杏花节暨乡村旅游启动仪式
- 2022年04月07日甘肃省推出“云旅游”为市场回暖积蓄力量
- 2022年03月31日《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21)》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