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宽敞整洁的柏油马路、水电暖齐全的移民小区、鳞次栉比的日光温室……4月22日,记者来到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移民新村,两排、四栋、六层,整齐有序,这里是朱家涧村125户移民搬迁户的新家。
朱家涧移民新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摄
朱家涧村曾是泾川县最后两个未脱贫的深度贫困村之一,整村村民居住在泾河背面沟壑地带,“山大沟深路不平,十年九旱地歉收”是朱家涧村的真实写照。
为彻底摆脱贫困,2019年6月朱家涧整村搬迁至朱家涧移民新村,村民们从此走出穷山沟、住进新楼房、种起大棚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能走出穷山沟,住进新楼房,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今年70多岁的朱家涧村移民搬迁户朱仁录感慨地说,“以前吃水难、行路难、教育难、就医难,干啥都不方便,搬出来后,住上了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子,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还能通过承包蔬菜大棚赚到钱哩。”
朱仁录种植的蔬菜大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摄
这几年,朱仁录凭借自己多年的种菜经验,承包了蔬菜大棚。“以前在七沟八梁的薄地上,只能种大葱和土豆,收益很低。现在我和老伴管理着3个大棚,种上了甜瓜、青椒、白菜等,去年光种菜就有3万多元的收入。”朱仁录说。
朱家涧村还有很多人与朱仁录一样,靠种植蔬菜大棚、发展蔬菜产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2020年实现朱家涧村整村脱贫,并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朱家涧村党支部书记朱惠平介绍,除了蔬菜种植和肉牛养殖带动一部分农户增加收入外,村里还通过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东西部劳务协作带动、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等方式,拓宽村民们的增收致富路。
朱家涧村红牛养殖场。(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全村共进行‘点对点、一站式’输转劳动力106人次,实现劳务输转收入265万元。依托知青记忆园、蔬菜园区、扶贫车间等,吸纳就近就业34人。”朱惠平说。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培育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朱家涧村逐步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爱心超市、图书室等配套设施,增强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通过开展‘孝亲敬老模范’‘十大孝子’等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村民们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精神风貌,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泾川县王村镇镇长孟红刚说。
柏油路、大棚菜、新生活……如今的朱家涧村,流转土地的方式修建日光温室13座、钢架拱棚235座、温室育苗中心1处;在中塬片流转土地15亩建成平凉红牛养殖场,养殖红牛300头;对迁出的旧庄基进行复垦,栽种核桃等杂果经济林1160亩……
春日的暖阳下,孩子们在院子里打闹嬉戏、菜农们在棚里有序忙碌,一张张笑脸、一簇簇生机盎然的菜苗,是朱家涧村搬迁户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4月17日东乡:易地搬迁彻底“断穷根” 政企帮扶日子有盼头
- 2021年09月22日“东西协作”为武山易地搬迁群众架起“致富桥”
- 2021年07月31日东乡县达板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园重点项目投产
- 2021年04月08日分类施策强组织 多措并举促和谐 白银市为全省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白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