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5·12”国际护士节策划|与“天使”对话

 2022/05/12/ 08:12 来源:新甘肃 记者 王梓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燕帽圣洁,白衣荣光。在抗击疫情中,他们是逆行而上的勇士;在日常治疗中,他们是医生无时无刻的“眼睛”;在患者需要时,他们是病房里看得见的“安全感”;在平凡的岗位中,他们成就了医院护理事业的星辰大海。

  热爱以坚定的姿态释放。他们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带给患者暖意和希望,他们用爱点亮生命之光,用双手托起无数家庭的希望。

  “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新甘肃客户端记者同他们对话,感受天使的温情和大爱。

IMG_4300.GIF

  护士长裴一洁:“要对得起患儿及家属,对得起自己”

  上午9时许,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病房内一派忙碌的景象。

  科护士长裴一洁正在跟随医生查房,时而与医生交谈病情,时而亲切询问患者病情,在她眼中,身患不同疾病、拥有不同症状的患者,都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孩子。

  这位在岗位上坚守了29年的护士长,自19岁成为一名儿科护士以后,便在护理岗位上默默耕耘,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时间改变了她许多,不变的是她对患儿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护理与呵护。

裴一洁为新生儿喂奶。

  “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儿科护士?”对于这个问题,裴一洁的答案是“命中注定”。

  “当初还没毕业的时候,对儿科护士就有些胆怯和排斥——患儿要么还不会表达,要么疾病具有隐匿性,不像普通患者可以直接沟通症状、病情,儿科的护理工作开展具有很大难度。”她坦言。但事情的发展偏偏具有戏剧性,“怕什么来什么”,她在经历3个月手术室工作后,成为一名儿科护士。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裴一洁从一名儿科普通护士做起,从对新生儿扎针的胆怯,到熟练地“一针见血”,过硬的专业技能、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强大的亲和力,让裴一洁在工作岗位上收获了不少认可。2006年,13年的历练后,她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护士长。

裴一洁指导护士工作。

  “成为护士长之后,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就更重了。”裴一洁说,同样是面对儿童,产科和儿科的工作内容完全不同,一个是迎接新生命、新希望,而另一个则是更多承担本该健康成长的小生命突发的曲折与变故。“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不光关乎其自身的健康,也所系着患儿一家的希望。”她说。

  其中,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便是一个直面生与死的地方。裴一洁至今还记得鲜活生命在面前逝去时的那种痛感——

  那时的她刚参加工作没几年,有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长得特别漂亮,但最终因为大出血死亡,漂亮的眼睛、鼻子、嘴被流出的血液模糊。年轻的裴一洁在料理小女孩的遗体时,小心地擦干净脸上漫出的血液,换上干净的衣服,又安慰了很久几经晕厥的家属后彻底崩溃,奔到厕所蹲下去泣不成声。

  “都说干这行的越干心越硬,其实不是的,越干心越软。”裴一洁眼睛里噙着泪说。

  孩子,是生命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身处儿科,裴一洁深刻知道医护人员是让一个生命、一个家庭重新燃起希望的唯一曙光。

  专业,更专业;细致,再细致。为了让患儿得到更有力的护理服务,裴一洁带领团队不断地自我提升。

裴一洁为早产儿换尿不湿。

  “作为护士长,就不能只着眼于一个患者、一个病房,除了日常工作的正确指导,还需要进行教学与培训相关的工作,关注护士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裴一洁说,护士要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无论大小工作做细做实,才能对得起患儿及家属,对得起自己。

  如今,裴一洁所在的科室拥有76名护士。白天她泡在科室处理日常工作,晚上她腾出时间看文献、备课件,双休日时不时还要培训、讲课、进行科研项目。

  付出终有回报。2022年5月10日,她所管理的兰大一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荣获省级优秀护理团队。她表示,“荣誉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励。希望所有的护士兄弟姐妹都能不忘初心,真正做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职责使命。”

IMG_4298.GIF

  韩增光:“男护士、女护士,都想当个好护士”

  今年是29岁的韩增光从事护士的第八个年头。

  8年前,还是毛头小子的他刚来到省二院心身疾病科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很“特殊”——特殊的群体、特殊的病例,以及夹在众多女护士中,身为男护士的自己。

  韩增光所在的心身疾病科,主要收治的是患有焦虑症、躁狂症、强迫症、抑郁症等既具有心理因素又具有躯体症状的心身疾病患者。这是该院为数不多护理人员男性与女性持平的科室,8年的时间,韩增光在这里经历过彷徨,但最终找回了身为护理人员初心与意义。

  初为护士的他在上班不久,就发现这份职业并不是想象中简单的打针输液。“因为收治的患者大多数都敏感、缺乏安全感,并且心理方面的症状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的日常工作需要付出更大的细心、耐心和准确的判断力。”韩增光说。

  在他负责的患者中,有一位患者让他记忆深刻。

  那是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小女孩,2021年5月,在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却在今年的1月份再次住院。面对已经休学两年,又再一次住院的熟悉面孔。韩增光觉得痛心却又很惋惜。

  “心理方面的疾病是需要药物长期维持的,我们常常在患者出院后会叮嘱其家人严格用药,一顿都不能漏吃,但是患者和家属常常会因为暂时的情况稳定停止吃药,就会造成二次住院的情况。”韩增光说,再次治疗患者的情况更为复杂,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都要比之前的更多。

  面对这种情况,身为医护人员的他常常会有暂时的无奈,但他也会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以更加仔细、周到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去面对患者及家属。

韩增光工作中。

  当然,谈及自己的职业,他也经历过踌躇与彷徨。

  偏见和质疑,是男护士工作中经常面对的问题。“一开始,也有朋友不理解我的选择,在这个以女性为主的职业领域,面对异样的眼光,我也曾一度迷茫。”韩增光说。

  但很快,他不再怀疑自己的选择。在一次病人狂躁症发作时,病人力气之大根本容不得旁人近身,不加以制止,病人不光会伤害到自己也会伤害其他人。韩增光和几位科室男护士一个对视,趁病人不注意,一起扑上去将病人控制,在心理疏导和药物的作用下,病人重新回归平静。

  “因为我们科室的患者病情特殊,面对突发情况时,男护士比女护士更具有体力方面的优势,那个时候我便知道,护士无论男女,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韩增光说。

韩增光工作中。

  同时,护理岗位需要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与爱心,男护士们也都有颗柔软的“天使心”。韩增光在病人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暖男”,他会细致地帮助患者翻身、擦身、理发、把屎把尿,还会充当患者的“临时家属”,给患者送去温暖。

  “男护士需要对病人付出更多的温暖和耐心,让他们接受我们。我希望用我的细心护理,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韩增光说。

IMG_4299.GIF

  关玉珠:“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2020年7月,刚刚从中南大学硕士毕业的关玉珠,带着满满的护理专业知识,从湘江之畔的湖南回到了黄河之滨的兰州,开启了她与“白衣天使”的缘分。

  1994年出生的关玉珠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特需内科(老年病科)的一名护士,她长着一张娃娃脸,眼睛笑起来有着可爱的弧度,就是这么一个看着还未脱“稚气”的女孩,在2020年10月甘肃疫情来袭时,完成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挑战——社区核酸采样工作。

  “10月21日接到通知后,当天7点我们已经身穿防护服在社区进行核酸采样工作了,第一天的工作强度算是个‘下马威’,一直工作到凌晨一点才结束。”可是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关玉珠打退堂鼓,她说,“穿上防护服就是一种责任,能在疫情当前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关玉珠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

  半个月的奋战,关玉珠成长不少。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她回到特需内科(老年病科),把在社区工作学习到的“耐心”和“细心”带给科室的老人。健康科普、综合评估、注射输液、制定康复计划……关玉珠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嘴甜心热的她,也常常是老年患者有好吃的就来“投喂”的对象。

  “这份工作给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有耐心了,因为护理的患者是老年群体,他们有的忘性大,有的听力下降,工作起来需要更加有耐心,叮嘱注意事项经常要跟他们重复好几次,患者才可能会记住。”关玉珠说,因为年龄的差距,老年人有更多的包容,年轻人有更多的耐心,哪怕工作再忙碌,但心里是暖暖的。

关玉珠工作中。

  同样,进入工作岗位后,护理工作对关玉珠也充满挑战。

  每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避免“社恐”成为“社牛”?除了临床工作外还要兼顾科研项目,如何每天“挤”出更多时间?当然,天性乐观的关玉珠在压力之余也能找到安慰自己的小方式:“这个职业好,天天都在走来走去,再也不会有长胖的困扰。”她笑着说。

  从学生到护士的身份转换,关玉珠迎来了临床操作与科研齐头并进的发展期,7年的护理学专业知识,成为她在新阶段不断前进的扎实基础。“作为一名新入职护士,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充满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立足于本职岗位提升技能,运用‘循证’的方法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充分发挥护士的决策能力。”关玉珠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