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咱们村的“文化宝库”——记全国“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景正红

 2022/05/13/ 06: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郁婕

咱们村的“文化宝库”

——记全国“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景正红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4月27日,榆中县夏官营镇高墩营村文化广场上微风和煦,花儿绚烂。在广场边的一幢白色的二层小楼门口,“甘肃省图书馆高墩营村图书流通站”“榆中县图书馆高墩营村分馆”“农家书屋”等标牌引人注目。

  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笑眯眯地迎出门来,她便是高墩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前不久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的景正红。

  走进农家书屋,几张宽大的阅览桌一尘不染,周围的十几个书架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少儿类书籍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宽敞的阅览室里,仿佛有淡淡的书香萦绕,与门外飘来的花香碰撞、交织。

  “奶奶,我来还书了。奶奶,还有好看的书吗?”刚过中午12点,两个孩子犹如小鸟一样“飞”进农家书屋,一进门直奔向摆放着儿童读物的书架,其中一个孩子手里端着饭盒。

  “给你们找好了,就放在书架最下面那一层”,景正红把孩子们迎进来后,转过头来笑着对记者说,“如今,我已经‘升级’成奶奶了。”

  高墩营村农家书屋是我省首批建设的农家书屋之一,成立于2007年,首任管理员就是37岁的景正红。“那时条件简陋,没有书架,屋里摆了4张旧课桌,许多书就放在桌上,图书总数不到800册。”当时,景正红的想法简单而纯朴:“既然当上了书屋管理员,就要让乡亲们知道这里,爱来这里。”

  15年来,这个想法在景正红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甚至成了一种信念。

  为了在村里营造读书的氛围,景正红依托农家书屋举办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读一本好书”、知识竞赛、书迷竞赛、谜语竞猜……让大伙儿乐在其中,喜欢来农家书屋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怎样才能养好鱼、种好树?庄稼怎样预防病虫害?村民们总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近年来,农家书屋的规模逐渐扩大,图书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加,更好地满足了村民们的阅读需求,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现在,书屋里有1.5万多册图书。作为省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站,每年还会更新6000册图书。”景正红的语气里带着自豪。

  这时,从阅览室一角传来一阵欢笑声,3个孩子在电子阅读屏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科幻小说。景正红告诉记者,2019年我省打造了数字农家书屋——“百草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从那时起,她又多了一项职责:把平台上的3.3万余册图书、1.9万余部音视频、600种电子期刊推荐给乡亲们。

  “这些内容很不错,孩子们肯定喜欢。”景正红指着“百草园”手机应用软件中的作文辅导栏目说。其实,这些年来,景正红还给自己增加了一份职责:每天有不少中小学生来农家书屋借阅图书,景正红总是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难、免费辅导,成为深受孩子们信任的“课外辅导员”。

  这些年,村里越来越多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让景正红十分开心:“2018年,村里有13个孩子考上了大学,2019有15个,去年有17个……”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孩子在寒假、暑假回家的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还是村里的农家书屋。

  高璐是这些孩子中的佼佼者,去年她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今年寒假期间,她还到农家书屋当过志愿者。“景阿姨非常和善,大家都愿意来这里看书、拓展知识,受益很多。”她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就是村里的‘文化宝库’,一定会越办越好。”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共建成农家书屋16321个,出版物保有量达到3100万册,每年总借阅登记量超过200万册次。

  同高墩营村农家书屋一样,一个个农家书屋正在田园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更为广袤乡村增添奋进的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