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喜迎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新思路·新气象”之白银篇

 2022/05/15/ 19:3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董洪亮 付文 银燕 王锦涛 赵帅杰

白银市

向“新”而行,高质量发展谋新局

  初夏,行走白银大地,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甘沟驿镇干部挥汗如雨,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项目部车水马龙,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四龙镇农户抢抓时机,组织开展春耕生产……

  近年来,白银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着力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市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村村民王军娃,每天都要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忙碌十几个小时。“要想好收成,得下苦力气!”靠种黄瓜,王军娃每年能挣六七万元,顺利迈向“小康”。

  白银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37.1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7.72%实现清零,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压紧压实党政、部门、帮扶“三条线”责任,“一户一策”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冲刺清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达到10711元,是2016年的1.41倍。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把产业培育作为根本之策,总结推广“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的发展模式,培育形成“十一大特色产业”,建成扶贫车间92个,农户依托产业实现增收6000元以上,每家每户都有了旱涝保收的增收渠道。其中,靖远县三合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十三五”期间,白银市实施了全市人民期盼20多年的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新增灌溉面积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8万亩。同时,白银市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起“4+7+12”横向组织体系和纵向推进机制。靖远、会宁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优化结构、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阳光明媚,位于景泰县草窝滩镇的海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一串串小番茄拔节生长。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区内,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正落实生产建设任务,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努力。

  “十三五”初期,结构不优、经济下滑是白银面对的最大压力。面对转型阵痛,白银市积极突破长期以来唯工业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动能培植、固强补弱,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做大一产调结构。以新希望、阿西娅、海升等企业为龙头,白银打造农业百亿级产业链,建成高标准农田113万亩,有效解决干旱地区群众靠天吃饭的难题,农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提高了4.7%,农业比重增长全省领先。

  提升二产延链条。白银大力培育和发展循环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光化、煤制气、生物医药以及碳纤维、铝合金新材料等产业快速迭代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6.2%提高到18.9%。

  丰富三产育动能。白银推广“智慧+”商业消费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业态。引进白银首家全球化创新创业数字企业中创博利,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销售,实现营业额16.97亿元,创税2.75亿元,成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典范。

  防治污染、修复生态,城乡面貌变化引人瞩目

  近年来,白银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出防治污染、修复生态、集约资源、发展产业的组合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

  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白银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编制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构建以市级规划为统领、县区方案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5+N”规划体系,拉开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序幕。

  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白银实施黄河干流白银段、祖厉河会宁城区段等12项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32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7522平方公里,黄河白银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把牢了泥沙进入黄河的“总闸门”。

  坚持以绿挤脏、以绿挤乱、以绿挤荒,白银强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构建大生态片区,累计完成绿化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62%。同时,全力消除土壤污染存量,大手笔推进东大沟、白银城区东段、稀土公司尾矿库、金沟河生态综合治理,减排各类重金属4.4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用情用力、解决难题,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金岭公园环境良好舒适、北京路路面宽阔平坦;听着孩子讲学校里的趣事儿,市民李宝军笑得合不拢嘴……白银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急盼、感受最深刻的道路、上学、卫生、公园、空气、生态、供暖和城市形象入手,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之城目标,白银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城市“八乱”治理等专项行动,有效改善了城市基础条件,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涵养和提升。

  科学规划教育布局,白银实施“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和“两类学校”建设,累计新建各级各类学校50所、改建1057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4.95%、99.86%、95.78%。

  组建运行市医疗集团,白银定点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一站式”结算,2家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白银市中心医院开工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景泰县中医院、平川区中医院已建成投用。

  近年来,白银市持续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三供一业”改造,投资12亿元改造老旧小区406个,投资60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430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完成市区27个片区“三供一业”改造,惠及人口近10万户。

  创新举措、完善体系,向着宏伟目标笃定奋进

  近年来,白银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创新举措、完善体系,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具有白银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疫情防控坚决果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采取云平台调度、网格化管理,奋力夺取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各项事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平稳有序运行。

  基层治理创新完善。加速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社会治理资源,规划建设便民服务、应急数据指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三个中心”,构建起集智慧管理、快速反应、共同参与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网络。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深化平安白银建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连续5年下降,群众满意度连年上升。加快新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平战结合式应急演练,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总体平稳。防震减灾工作连续8年在省级考核中名列前茅。

  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白银市委创新思路举措,将以构建“一区三大”为抓手,加快形成“一圈一带三线多极”的动力格局,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统筹做好“河的治理、水的涵养、绿的底色”三篇文章;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倍增、乡村建设示范、乡村共享赋能、乡风文明培育”四大行动;全面落实“五治融合”要求……

  当下,白银市委正带领全市上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白银精神, 向着建设实力、绿色、富裕、活力、幸福、平安“六个新白银”的宏伟目标笃定奋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