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陇西县多举措推动撂荒土地复垦利用

 2022/05/17/ 20:45 来源:新甘肃 记者杨唯伟 通讯员 张爱平 崔翔龙

定西市陇西县德兴乡齐家营村梯田如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唯伟 通讯员 张爱平 崔翔龙

  今年以来,陇西县通过群众复垦复种、亲朋邻里代耕代种、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农业生产托管、农田项目建设治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整治等形式,因地制宜整治撂荒土地,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

  截至目前,陇西县已完成“三调”耕地未耕种图斑整治1.39万亩,占总任务的100%。完成新排摸撂荒地整治4.64万亩,占新排摸撂荒地4.8万亩的96.57%。其中,结合农业生产托管整治895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4146亩、坡改梯项目建设1786亩、土地流转整治8954亩、春耕生产整治20697亩、代耕代种1844亩。

陇西荒地复垦现场。

  动员群众复垦复种一批

  “自从地荒了后,每次走过这里,心里都堵得慌。现在好了,地里种上了庄稼,再加上今年雨水好,秋后一定会有个好收成。”40岁的陇西县渭阳乡水泉村村民蒲瑞英,看着自家地里绿油油的麦苗,笑得合不拢嘴。

  前几年,蒲瑞英的孩子们在城里上学,丈夫在外务工,山顶的两亩地撂荒下来。去年,蒲瑞英计划把地复垦出来,但由于自家没有机械设备,耕种成了难题。

  这个时候,村干部给她带来了好消息:村里可以帮她家复垦耕种,如果种小麦,还可投放种子。很快,复垦复种成了现实。

  为了加大撂荒地整治,今年来,陇西县各单位采取村级大喇叭、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微信推送、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的相关要求,宣传《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发包方、承包户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宣传,广大群众树牢了“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意识,纷纷主动复垦荒地,耕地种粮。

陇西夏日梯田。

  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一批

  从2019年开始,陇西县宏伟富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流转撂荒地500多亩,开展中药材种植。2021年,合作社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流转土地1500亩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粮药作物。

  今年,陇西县完善“县级指导、乡镇主导、村级组织”的土地流转工作推进机制,在摸清农户土地流转面积和价格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撂荒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同时,将治理成效与项目扶持相挂钩,托管服务与治理措施相结合,引导县内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专业化、集约化优势,将服务机械和服务力量向撂荒耕地治理倾斜,以便捷优质的田间服务,助力农户稳面积,保丰收。

农机在田间拓荒。

  农业生产托管一批

  “我的十几亩地荒了五六年了,今年托管给了合作社,就等收成了。”近年来,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陇西县通安驿镇西岔村村民马强家中部分耕地一直荒芜。今年,他把自家的荒地托管给了陇西县马亮家庭农场。

  陇西县根据撂荒耕地摸底调查情况,加快培育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由承包户支付耕种费用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小农户通过合作和联合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撂荒问题。

陇西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项目建设治理一批

  “以前坡陡路窄,机械进不去,犁地只能用牛。现在路通了地平了,机器能够耕种了,好得很!”今昔对比,让和平乡云川村村民毛树荣夫妇感触颇深。

  去年9月以来,由陇西县水土保持工作站负责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老君山项目,让昔日的坡坡屲换了新颜。

  陇西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坡改梯项目建设规划范围内地块窄小、不便耕种的撂荒地,按照“小块田变大块田”的模式,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完善灌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增强生产的便利性。

  同时,结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退化耕地治理等项目,加大撂荒地耕地质量与评价工作,强化撂荒地理化性状改良、地力配肥等措施,逐步恢复撂荒地地力和产出水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