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化视点】诗圣吟游古秦州

 2022/05/19/ 08:4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赵媛媛

【文化视点】

诗圣吟游古秦州

  赵媛媛

  古秦州(今天水市),陇右要隘,长安以西第一个重镇。翻越陇山,便可到秦州地界。杜甫曾在这里暂居过三个月,留下了“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千古名句。

  在唐乾元二年(759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受“安史之乱”影响,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曾经怀有雄心壮志的杜甫,离开了令他黯然神伤的仕途。

  初秋的关陇驿道,荒草萋萋、萧瑟冷落。

  车马渐慢,秦州界碑清晰可见,或许此时的杜甫,脑海中映入的是卢照邻的《入秦川界》:

  陇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石径萦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

  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秦州之地富庶平和,人口众多,远离中原战火,杜甫决定暂居于此。但卢照邻生活的初唐,百姓安居乐业,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他看到的自然是风光旖旎、生机盎然、万物欣欣向荣的秦州春色图。而杜甫所处的大唐王朝,此时已如将倾大厦,岌岌可危,于是,他心情复杂地写下了: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享誉诗坛的纪行诗——《秦州杂诗》,从杜甫西入秦州写起,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西部边城的奇异风物让杜甫惊叹不已,他在这里也看到了中原难以见到的“汗血宝马”,不由作诗: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此次陇右之行虽是无奈之举,但留下的陇右诗作却非同寻常。即如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所说:“治中华诗歌者,无不注目唐诗;攻唐诗者,无不倾心杜甫;而读杜诗者,又无不向往秦州也。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宰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乎?”

  《秦州杂诗》从多方面、多层次反映了秦州的山川城郭风光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生活,个人情感恣意宣泄,时代色彩和地域色彩浓厚: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秦州的生活给杜甫带来了无限创作灵感。在杜甫眼中,明月升起的光晕散发着淡淡的涟漪,举头而望,圆月泠泠,清辉幽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年的李白,也是在这样的明月夜来思念故土和故人的吧!如今,家园被毁,兄弟云散,身处战乱中的弟弟生死不明,无处可问。本想探听兄弟消息,互报平安,可是,战事未休,山遥路远,书信难通,虽牵肠挂肚,但无计可施,因此愁绪满怀。仰天长叹的诗人,此时何等焦虑,何等伤痛。于是,他写下了《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和故乡无限的思念之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水杜甫研究会会长聂大受对此解读为:这只孤雁,便是杜甫的自况,他把自己比作一只孤雁,从中原来到秦州,此时孤苦伶仃,看到清露盈盈、明月皎皎,思乡之情被勾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每当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往往绕不开这两句。

  在秦州,虽缺衣少食却安稳平静的日子,让杜甫极为满足,在这期间,他走遍了秦州的山山水水,隗嚣宫、南郭寺、太平寺、麦积山……都为杜甫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杜甫穿着打了补丁的旧衣、脚蹬两只麻鞋,去了城北的隗嚣宫,留下名句: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号称“陇右第一名刹”的南郭寺,古树参参,苍劲吐翠,泉水潺潺,盈满甘洌。杜甫有感而发,即兴留诗: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多年之后,天水电视台刘晋的电视片解说词《风雪南郭寺》,对杜甫的南郭寺之行,有过生动的描绘:“很多年了,南郭寺静静地矗立在秦州城外的慧音山麓,忍受着时光缓慢地流逝,仿佛就只是为了等待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是杜甫吗?

  志同道合的人往往惺惺相惜,杜甫在秦州结交了隐士阮昉。聂大受说:“弃官后的杜甫,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对人生的重新思考,使他的精神追求与以前有了不同。阮昉的品节行为正好与之相契合,因此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阮昉得知杜甫生计困顿,便将自家院子中种的藠头挖了三十束亲自送到了杜甫家中,杜甫感激不已,连连致谢,《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记: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

  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如果说,桃花源是陶渊明情感与身心的寄托,那么,东柯谷则是“诗圣”杜甫心之神往、渴望“往来种作,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东柯谷位于现麦积区东柯河流域河谷地带,北至马跑泉镇石咀村、南至麦积镇街亭村,东西至两侧山麓。这里田地充足、山水幽雅、风光秀丽、气候宜人。

  杜甫踏遍了东柯谷的每一个角落,越来越喜欢这块民风淳朴、山川秀美的黄土地。不仅留下了瑰丽动人的诗章,也多次流露出想在这里开垦菜地、寄情山水、长居于此,过上安宁生活的微小愿望。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三》便是这样有感而发。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相近报,但恐失桃花。

  在杜甫看来,远离纷争、远离战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便也是好日子了。

  在麦积区暂居的不多时日,是杜甫生活当中为数不多的惬意、轻松时光,博大的古秦州犹如母亲的怀抱,让杜甫暂时没有了颠沛流离和风餐露宿,这也让他有时间踏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为后人留下无尽的诗词宝藏。

  一幅自然图景,一派祥和气象。杜甫在古秦州创作的百余首诗词当中,写山川风物、自然风光的就达半数以上。

  秦州是幸运的,它在杜甫最为困顿、危难之时,张开了坚实的双臂,接纳了这位满腔热忱、满目沧桑的爱国诗人,给了他安慰和暖心,也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这期间杜甫创作的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篇,在中华诗词宝库中熠熠生辉。

  秦州又是不幸的,它没能留住这位为后世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伟大“诗圣”,一间陋室、一畦菜地、一汪溪水,竟成奢望。于是,杜甫在古秦州居住三个多月后,于当年十一月赴同谷(今成县),准备经此去四川。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

  谿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

  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苏东坡曾盛赞“老杜自秦州越成都,所历辄作一诗,数千里山川在人心目中,古今诗人殆无可拟者”。其实,在今人的眼中,这种超越,又何止是诗词地位的超越,更是诗人在经历过艰辛跋涉、颠沛流离、苦难贫困之后,对国家、对民族的重新思考和认识,也是对命运、对人生的深度审视与沉思。

  如今,这些贯穿历史、吟咏秦州的诗篇,已经悄然成为天水的人文底蕴和悠久历史的文化符号。每一首诗都是一段记忆,每一段记忆都因为一个故事而格外地令人神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