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专家解读】孙文鹏:“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完全符合甘肃省情和发展条件

 2022/05/30/ 20:25 来源:新甘肃 记者 郭秀睿

孙文鹏教授在授课中。

  新甘肃客户端5月30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我们要着眼甘肃整体发展、立足各地优势,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孙文鹏说,这个布局思路完全符合甘肃省情和发展条件,统筹考虑,点面连接,城乡结合,对指导今后的经济区划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孙文鹏教授表示,要从“三个维度”来把握。第一个维度:“新的发展起点”;第二个维度:“准确把握甘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个维度:“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

  聚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大局的“一核”

  打造“一核”的目的,是为了培育能够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以兰州市为主的主引擎。兰州是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开放中心,聚集了甘肃省75%的科技人才和大量发展资源,地位举足轻重。首先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集聚产业链资源,培育新能源、先进装备、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其次,要以乡村振兴为基础强化县域融合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土地连片生态整治,加快形成全域城乡融合、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另外,充分发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兰州和兰州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承载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打造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成为我省服务国家全局的战略腹地。把兰州新区建设成要素聚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中心、物流输转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努力打造产业园区发展、营商环境改善、现代城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公共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革新的样板。充分发挥白银有色金属冶炼优势,建设全产业链的有色金属选冶、加工、物流体系。六是优化定西“中国药都”“中国薯都”“西部草都”品牌建设,推动马铃薯和中药材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变。 推动临夏民族用品、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打造民族用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产业融合、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力构建协同联动发展的“三带”

  打造河西走廊经济带。瞄准清洁能源、新材料、特色高效农业、仓储物流等重点领域和任务,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统筹推进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持之以恒提质增效扩量,努力提升产业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集约化生产,构建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集群。提升武威陆港、嘉峪关空港、敦煌空港经济效益,建设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带。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物流、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建设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提升新能源、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支撑力,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农业品牌。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最大机遇,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生态城市。

  打造陇东南经济带。庆阳平凉以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全力实施油、气、煤、风、光、电一体化开发战略,加快“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城市建设,加快特色农业现代化步伐,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天水陇南要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延续中华文脉、体现地域风貌为特色,加快壮大电子信息、电工电气、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着力推动煤电化冶、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油气煤等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打造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特色文化旅游保健养生基地、西部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打造黄河上游生态功能。要实施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草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实施若尔盖国家公园甘肃段重大项目,打造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引导和支持牧区劳动力转移,严格落实草原禁牧、轮牧措施,推动“以草定畜定牧定耕”,促进草畜平衡。推进玛曲、碌曲黑土滩等退化草原和沙化草原综合治理。加强太子山、莲花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实施渭河源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提升渭河源区水源涵养补给功能。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不影响生态质量的生态产业,特别是生态旅游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