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高考期间考生和家长咋调整紧张情绪?甘肃省疾控中心专家从饮食、临场心理以及疫情防控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2022/06/07/ 08:16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欧阳海杰

考试期间考生和家长咋调整紧张情绪?

省疾控中心专家从饮食、临场心理以及疫情防控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又是一年高考季。6月7日,广大高考学子将走进考场,开始人生的一次重要答卷。在这样重要的时刻,考生和家长难免会有紧张、睡眠不好、吃不下饭等情况。考生和家长该如何调整,度过这紧张的考试期呢?甘肃省疾控中心专家从饮食、临场心理以及疫情防控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考生的一日三餐有讲究

  早餐应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肉、蛋、奶等。同时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全麦面包、包子、馒头等。优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可以防止考生临近午餐时产生饥饿感,血糖水平下降,导致大脑反应变慢,影响考试发挥。

  午餐是一天中营养和能量需求最多的一餐。在午餐中,考生应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多种营养素,包括肉类、蔬菜、谷物、水果、豆制品等,以满足考生下午的营养需求。但也不要过量进食,以免影响考生下午的精神状态。在蔬菜的选择上,要注意颜色搭配和烹调方式多样化,颜色好看的食物能够增进食欲。

  晚餐要清淡营养,不宜吃太多,这样有助于减轻考生疲劳感,保持晚间良好的复习状态。晚餐可多食蔬菜,也可以选择易消化的汤羹粥类食物。如果晚上需要加餐,最好在睡前1至2小时食用,避免影响睡眠。

  专家表示,高考期间,考生可能出现休息不好的情况。因为担心会在复习中犯困,有些考生干脆咖啡、浓茶无限续杯……在考前,建议大家尽量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一旦发生“醉”茶或“醉”咖啡的情况,反而会使心率加快,加剧紧张情绪。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盲目给孩子服用药品或补品。

  做好个人防护注重卫生

  考生进入考点时须佩戴口罩,提供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等,按照要求保持安全距离,接受体温检测,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体温不合格的,可适当休息后再次测量;仍不合格的,经考点校研判,视情况安排在备用考场参加考试。

  进入考点后,考生应遵守考点防疫要求。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向监考员报告,并配合考点医护人员进行诊断,服从考点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

  专家建议,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做到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在没有流动水洗手的时候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外出坚持戴口罩,避免用不洁的、未经消毒的手触摸眼、鼻等身体裸露部位;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场所,尽量保持家、校(单位)“两点一线”,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收取快递等物品时做好消毒。

  考试当天,乘坐出租车或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随时做好手卫生;提前了解考试期间天气情况,准备适合的衣物、雨具等。并做好出行时间和路线的规划;家长如接送孩子考试,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不在考点门口聚集,平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全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考试环境。

  四个小招式让临考心理不乱

  在考试期间,考生最应保持的状态是充分专注于当下,专注于眼前的任务。但现实是,考生可能会产生很多干扰性的想法,或者身边的环境因素也可能把考生的注意力带跑。从而变得更紧张,影响发挥。此时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1.调整到最佳紧张程度

  当考生需要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紧张程度时,可以闭上眼睛,回到之前最紧张的那一天,回味当时的感觉,来唤起最佳的紧张程度。依旧要重复一遍,每个人的最佳紧张程度不一样,保持自己的节奏就好。

  2.关键词引导

  跟考前一样,如果发现自己有点儿紧张,爱走神,可以用很简短的词来提醒自己调整状态,比如平常心、放松、专注等。

  3.呼吸技术

  这里提到的呼吸技术,是指缓慢的腹式呼吸,而非深呼吸。呼气和吸气的时候,心率是不一样的。呼气时心率慢,吸气时心率快。如果太紧张了,想要放松,可以适当拉长呼气的时长,缩短吸气的时长;如果太松弛了,想要紧张起来,可以拉长吸气时长,缩短呼气时长。如果在考试中发现自己头脑一片空白,或者紧张得发抖,不妨花一两分钟时间,通过呼吸技术来调整一下状态。

  4.蝴蝶拍技术

  如果紧张得浑身发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可以试试蝴蝶拍技术——双手环抱肩膀,同时左右手以不规则的节律拍打自己的肩膀,同时调整呼吸。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欧阳海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