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绿码”患者就医通道畅通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报道组记者 苏家英 张燕茹 薛巍敏 欧阳海杰 李静
“真的要谢谢你们,能在最短的时间给予我及时的救治,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7月22日,68岁的姚女士顺利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出院。
时间回拨到7月13日上午8时58分,120救护车将家住在安宁区高风险区、突发急性脑梗的姚女士,紧急送往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病区。
作为兰州市指定的“非绿码”与中高风险区诊疗医院之一,在接到急诊病区的电话后,市一院立刻宣布启动“新冠疫情条件下卒中绿色通道流程”,绿色通道值班医师刘大龙立即做好三级防护进入急诊病区查看患者,进行了全面检查评估。由于患者情况紧急,医院采取核酸检测与手术并进的方式,在抢救的同时进行核酸采样。
当天10时58分,姚女士顺利进入手术室,经过医护人员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们赢得了与“死神”的赛跑。
盛夏时节,身着隔离衣,口罩N95、头戴防护面屏,在三级防护的基础上还要身披沉重的铅衣,再外罩无菌手术衣和手套,短短几分钟所有医护人员已经汗流浃背。
“作为医生,抢救患者是我们的第一职责。”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秦俐侬认为。
秦俐侬介绍,本轮疫情发生后,医院第一时间对急症通道进行了改造,确保其符合传染病急救条件,并对孕妇、儿童、急危重症分类区别,设置了3个病区与缓冲病房,进行24小时专班管理,“截至目前,我们已收治‘非绿码’、集中隔离点、中高风险区患者648人”。
保障市民群众及“非绿码”患者正常就医,各“非绿码”定点医院责任在肩、担当于行。
近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缓冲诊疗区门诊前,一辆120救护车疾驰而来。
“孕37周,下腹痛3小时,来自管控区‘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报告超过24小时……”预检护士紧张地汇报着首例“黄码”孕妇的情况。
“快,转运到缓冲观察室,让患者平躺休息,即刻复测血压……”该院医疗团队快速启动抢救流程。经检查,她被确诊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对症治疗后,孕妇情绪有所缓解,被转接至产科病房,做进一步观察治疗。
当天,该产妇平安诞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在经过2天的医学观察,并取得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顺利出院。
从这天起,这个温暖的“摇篮”,每天都上演着人间“最喜悦的相逢”。“救人不能等!”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副院长孟照琰说,疫情“红灯”亮起的瞬间,医院拧紧疫情防控“水龙头”,按下医疗保障服务“加速键”。
7月20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北区的缓冲诊疗区被确定为全省“非绿码”人员医疗救治定点医疗场所。
“我们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供给保障,完善疫情之下医疗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医疗服务需求。”兰州市医管中心主任惠学科表示,目前兰州市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未停诊,急危重症患者就医绿色通道畅通。
惠学科介绍,中高风险区患者可由社区(村)工作人员查验其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点对点”接送就诊,需外出就医的急危重症患者,由120救护车按就近救急原则及时转运至有救治条件的省级、部队及市级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急危重症患者与中高风险区急危重症患者就诊流程相同,非急危重症患者由隔离点工作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联系就近“非绿码”定点医院就医;对无核酸检测报告的“非绿码”患者,医务人员做好防护,在指定区域实施抢救,同时进行核酸检测,患者如未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可转入普通病房。
“当前,‘非绿码’定点医院的设置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动态调整,由最初的11家增加至13家,并公布了医疗机构咨询服务热线28条,卫健部门咨询热线12条,以满足群众居家问诊和咨询。”惠学科说,我们还利用互联网医院,在网上开通各类专科门诊,远程为患者提供咨询、复诊、配药等服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7月14日【快讯】兰州市设11家“非绿码”定点救治医院 确保满足群众紧急就医需求
- 2022年07月13日【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兰州:开辟绿色通道 保障群众就医
- 2022年06月17日甘肃省医保局全面解读跨省异地就医政策
- 2022年04月27日【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省卫生健康委 持续做好疫情防控 保障群众正常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