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强化金融服务 赋能乡村振兴

 2022/08/02/ 09:2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戬 朱芮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强化金融服务 赋能乡村振兴

  王戬 朱芮

  强化金融服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需求,为全省乡村振兴赋能。

  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赋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支持,没有良好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就没有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只有金融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机构创新作为,金融资源下乡兴业,才能为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央“四个不摘”的部署要求,保障脱贫地区贷款规模,确保在原有涉农业务基础之上信贷投放力度不减,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支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因素。严格执行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助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加大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信贷投入,对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较多的企业、配套的创业项目或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就业载体,实施相对优惠的贷款利率,助力群众稳定就业。对脱贫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积极布局网点、自助银行、惠农服务点等渠道,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

  强化深入开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等重点领域进行探索,开发相应的融资模式为乡村建设行动提供金融服务。要聚焦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等乡村建设重点工作,对乡村道路建设、农村改厕、供水保障、清洁能源等重点项目贷款项目资本金比例、额度核定、担保方式等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要依托经营网点,积极提高涉农服务水平,加强金融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系统互联互通,增强网点综合化服务能力,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

  强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粮食安全和现代种业的信贷投入,全力服务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重点满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粮食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群体的融资需求。大力支持粮食精深加工、贸易流通等全产业链发展的资金需求,适当放宽信用贷款和供应链融资条件,支持扩大粮食、油料等生产能力。以养殖、农产品加工、设施蔬菜项目为重点,适当降低信贷准入门槛,足额保障信贷规模,全力保障用户资金需求。在春耕备耕、夏粮收购、秋收秋种等重要时间节点,建立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实施信贷审批优先受理、优先办结等快办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农业的效率。

  强化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围绕推动农业高效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等项目建设的可行模式。完善支持种业发展政策措施,探索创新种业企业投贷服务模式和新品种权质押贷款产品,开展种植养殖设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业务。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园、农业科技园建设,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融资方式与合作服务模式,积极支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服务等工程。积极支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积极服务具有甘肃特点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培育,推动我省由特色农业大省加速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

  强化资金供给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发挥金融精准“滴灌”的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建立更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使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乡村振兴的金融供给。推广“再贷款+信用+信贷”普惠金融整村推进模式,完善乡村振兴的金融基础设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畅通金融服务渠道,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金融知识普及率、知晓率,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引金融活水,促乡村振兴,让农民“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上”,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加快普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增加乡村居民网上缴纳水、电、燃气等项目渠道,发挥金融网上便民服务优势,为农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光大银行兰州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兰州市分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