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甘州:夏粮迎丰收端稳“中国饭碗”底气更足

 2022/08/10/ 09:37 来源:张掖日报 戴珊

甘州:夏粮迎丰收端稳“中国饭碗”底气更足

  戴珊

  夏收时节,陇原大地艳阳高照,黑河两岸的麦田此时已片片金黄,轰隆隆的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的麦浪里,一幅夏粮丰收图正在甘州大地徐徐展开。

  农机助力减损增产

  七月下旬,在甘州区安阳乡贺家城村四社,种粮户贺风看着一天天成熟的麦子和随时可能下雨的天气急得团团转。好在乡上的农机管理站协调了联合收割机,力争在雨天来临前完成收割。

  两天后,联合收割机在一片片开阔的麦田里穿梭,一粒粒饱满的麦粒从卸粮筒倾泻而下,贺风看着装满车斗的麦子脸上写满了喜悦,自家的50多亩麦田仅用多半天就收割完毕,省时省力还省钱。

  针对夏粮收割期间天气变化、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甘州区提前统筹部署,将各村小麦的面积与收割时间进行登记,统一协调22台大型农机跨区作业。同时,积极推动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建立完善农机合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专业农机服务,既减轻了农民购置农机资金压力,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6月底我们就开始联系活了,这片60多亩的麦田一天就能收完。”多年经营联合收割机的贺正涛说。进入7月后,贺正涛所在合作社的收割机就一直在各个乡镇奔忙,不少从青海、陕西过来的收割机也来甘州区助力夏收。

  据了解,为实现技术层面减损增产,该区印发3000余册《三夏(三秋)粮食机收指导手册》,手册里不仅公布了各乡镇小麦种植面积及联系人电话,还将收割机调整维护及保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区农机推广站高级工程师许吉明说:“全区3.84万亩小麦100%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妥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还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

  惠农政策保障丰收

  “每周都要围着村里的地巡查一遍,解决地里的问题,向群众宣传保护耕地政策是我的职责。”三天两头往地里跑已成为张健的习惯,除了担任上秦镇下秦村村党支部书记,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村里的田长。为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小麦种植面积,实现夏粮丰收,今年年初,甘州区就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划分“责任田”,由区、乡(镇)、村三级书记担任田长,指导督促超额完成小麦种植面积,为夏粮丰收打下基础。至7月29日,全区1.76万亩小麦已收割归仓。

  丰收的背后,是一套政策组合拳在支撑。为了让农民放心种粮,该区出台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户一次性补贴1379万元,并于6月15日前全部发放到位。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有效应对了农资价格上涨。

  据了解,从小麦春管至夏收,该区组建6个技术指导小组深入乡镇、基地开展技术指导,累计出动840余人次,技术服务面积20余万亩次,保障了麦田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除了农机服务、书记“责任田”、种粮补贴、科技下乡等系列“组合拳”,高标准农田建设功不可没。田面平整、修建机耕路,为大型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农田配备滴灌设施让种田不再“靠天吃饭”。2019年至2022年,全区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藏粮于“技”,更是藏粮于“地”。

  科学轮作“钱粮不愁”

  连日来,在甘州区绿松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开始点种娃娃菜。平整的土地上滴灌薄膜已铺设完毕,黄土地上还露出不少细碎的小麦根茬。合作社办公室主任腾玉龙说:“今年村上一共种了1100亩小麦,7月中旬收割完后就抓紧开始选地铺膜,要赶在8月前把娃娃菜种下去。”

  实现“钱粮双丰收”就要算时间、算效益精耕细作。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王立俊说:“小麦每亩年收入1400元左右,再多种一茬蔬菜或饲草,加上发放各类补贴348.79元,1亩地的收入就在3000元左右。”

  用地还须养地。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土地收益,该区结合本地农业生产习惯,推广“小麦+蔬菜+饲草”轮作模式,不仅有效解决耕地闲置问题,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帮助粮食增产提质。下一步,该区还将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站在田埂上,腾玉龙指着身后油绿的菜地说:“再过一个月,复种的这片菜地也能绿起来,赶在天冷前又能迎来下一轮丰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