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乡:农文旅融合“融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2/08/25/ 09:50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 焦小菊

武都区池坝乡:农文旅融合“融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陇南日报通讯员 焦小菊

  八月的武都区池坝乡,远山和绿野垄亩层层叠叠,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火热的乡间劳动场景溢满田脉,黛瓦白墙,排排村舍,勾勒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农文旅融合“融出”秀美乡村

  绿色是武都区池坝乡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立秋之后的池坝乡,风光旖旎,高山草甸处处可见,松树林郁郁葱葱。池坝乡红土道村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推出高山小镇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观光、休闲、度假需求,已成了城区市民近郊游的避暑胜地。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酷热,听朋友说池坝风景好还凉爽,今天和朋友一起来这边游玩,没想到这里风景真的很美。我要在朋友圈推荐大家到池坝来游玩打卡。”游客赵海东说。

  池坝乡孟家庄村,武都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池坝乡在突出地域特色,乡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了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浮雕,孟家庄村史馆等红色旅游景点,让游客在游览时了解武都的革命先烈在池坝乡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连日来,由于持续高温,池坝乡红土道村和孟家庄村迎来了旅游的小高峰,日均接待游客500多人次。”池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王林说。

  红土道村和孟家庄村只是池坝乡打造的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池坝乡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创收160余万元。

  民事直说“小切口”治理能力“大提升”

  “家里修厕所,我回不来,你能不能帮我找人代修一下?”

  “好的,我找人帮你修,修好给你拍照片,就在以前的老地方修……”在外务工的孟家庄村村民李高云因家中有改厕需求,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返乡,他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跟村干部沟通协调,解决了家中的“难事”。

  为全面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改善干群关系,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今年以来,池坝乡紧紧围绕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广泛凝聚力量,完善保障机制,有效推动了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取得实效。

  孟家庄村村民刘希彦说:“自从有了民事直说委员会,帮群众办实事的热心人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了,党群关系密切了,邻里关系融洽了,老百姓的心窝窝也更暖了。”

  在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中,池坝乡明确“向谁说”“怎么说”“说什么”“怎么办”,通过“说、议、办、督、评、复”六个环节,以七个村党支部为核心,成立由村“两委”班子、群团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有威望的乡贤、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民事直说委员会”。

  “以前村上群众有矛盾纠纷的时候,如果双方当事人谈,就容易情绪激动,甚至有时候还会争得面红耳赤。现在通过民事直说的说事会,大家都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说,坐在一起商量解决,并安排村里有威望、做人公道正派、双方都信服的中间人从中调解,矛盾纠纷很快就解决了,村民之间也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和谐了。”池坝乡孟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郭永红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路上的“金药方”

  “我们在秋季的时候,把药材的草要除尽,管理好,管理好之后药材就长得好,明年的收成也就好……”这几天池坝乡九池村党支部书记杨全存正忙着和村民一起,在田间地头对当归进行秋季管护。

  据了解,武都区池坝乡紧紧围绕区委“3+6”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乡有产业园,村有产业点”的发展目标,成功打造了以当归、党参、大黄种植为主的池坝乡万亩中药材种植(育苗)示范基地。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2万亩,预计产值约1.12亿元。

  如今的池坝“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观景、冬可赏雪”,是武都一处“藏在深闺”的美丽乡村,未来池坝乡将继续以产业为抓手、以文旅康养为载体、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