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培育厚植竞争优势
蓝天悠悠,白云舒卷游走。牧草青青,风吹草低见牛羊。悠然怡人的甘南草原美景让人沉醉。
无人机航拍镜头下,尕秀村帐篷城108顶大小各异的帐篷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组成了莲花图案,镶嵌在秀美的草原上。品藏餐、唱藏歌、跳锅庄,游客和牧民热情互动,帐篷内外也是好生热闹……
近年来,甘南州将旅游业确定为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文化旅游作为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点,转型跨越的有效切入点,富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坚持挖掘文化内涵,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全域文化旅游发展之路,实现了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连续5年的“井喷式”增长。
近年来,甘南启动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和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星罗棋布,3000多家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遍地开花,博峪、尕秀、香告、谢协、高吉5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8条精品旅游风情线,新创郎木寺、尕秀、扎尕那、阿万仓4个4A级景区,A级以上景区达到35个。“一会一节”开幕式、香巴拉文化旅游艺术节等各类节会活动成功举办,“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今年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分别突破2000万人次和100亿元大关,世界旅游联盟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中我州独占3席,荣获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等荣誉称号。藏医康养、数据信息、通道物流、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多点布局,产业关联度、融合度逐步提升。
“把草原当作背景来烘托,把村庄当作风景来打造,把庭院当作盆景来培育。”尕秀村迅速完善了硬化道路、整村亮化工程,建设了村史博物馆、文化广场、光纤网络、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牧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子越来越美,来尕秀观光歇脚的游客也多了起来,牧民们也纷纷转型为旅游从业者。如今,尕秀村已发展成为甘南州首个村级4A级旅游景区。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甘南在做强做大旅游业的同时,其他新兴产业也在发展壮大。
甘南进一步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科学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推广适宜畜种技术,扩大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数量,高标准建设畜禽养殖场和养殖示范点,各类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达到31%、45%、42%。农牧民补助奖励和农业保险政策全面落实,兑现补奖资金14.54亿元、承保资金9.13亿元。特色种植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5.6万亩,藏中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走俏国内外市场。着力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华羚、燎原、雪顿、百草等龙头企业扩能升级,扶持“专精特新”企业7家,培育“五有”专业合作社2388家,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社141个。实施品牌战略,“三品一标”认证205个,甘南牦牛、甘南藏羊等21个品牌入选“甘味”目录,“中国牦牛乳都”品牌享誉全国。工业效益总体向好,水电、黄金、水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稳步发展,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8家,增加值达到11.27亿元,利润总额达到5.1亿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甘南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切入点,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绿色有机特色产业,推动甘南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转变。
惠民利民凝聚磅礴力量
春风化雨润民心,全心全意惠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医疗保险日趋完善、农牧民收入逐年增加……如今,甘南农牧民群众共享到更多社会改革发展的红利。一项项落地开花的民生工程,提升了百姓幸福生活的指数。
甘南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门办理”全面实现,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由2.57万户增长到5.33万户,累计减税降费20.8亿元。农业农村、医疗卫生、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医疗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部取消,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结报等好政策全面落实。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和95%,城镇职工照护保险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救助保障标准逐年提高,较好实现困有所依、难有所助、孤有所养。
“我患有慢性病,以前总是去西安就诊,这两年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看病了。现在,不管从环境、服务态度还是医疗水平,县上的医院都能满足需求。”谈及自己的就诊经历,临潭县城关镇郊口村马海清大爷满意地说。
“多亏了新农合,让我们家走出了困境。”临潭县新城镇张尕梅曾经因病花去5万多元,新农合政策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新农合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是甘南州落实惠民利民政策的真实写照。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红利全民共享。甘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建设进展顺利,学前教育多元发展,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目标,普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稳步推进,大力落实“双减”政策为中小学生减负增效。省州93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实施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58项,各类创新平台达到33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5项,取得国家专利485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州博物馆完成主体,拉卜楞寺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如期完成,农牧民书屋、文化广场等惠民工程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一个囊括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公共文化公益性重点项目在碌曲县体育场旁落成。如今,碌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馆”不仅是县城文化的地标建筑,更成为很多居民学习休闲的必选之地。
72岁高龄的文墨爱好者扎西老人感慨地说:“县城‘三馆’位于县城中心,环境非常好,去一趟不仅方便,更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对爱好文化的老年人来讲,实在是个大实惠!”这是甘南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州惠民利民工作的生动实践。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南州和8县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示范县市,“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双拥共建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科学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舟曲县850户3495名群众有序搬迁兰州新区、入住新家。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商贸、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消防等领域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南木特”藏戏为甘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大贡献。“南木特”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南木特”藏戏作为传统藏戏的一部分,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本地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特色文化,以强烈的地域特征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南木特”藏戏不仅为农牧民群众带来了故事盛宴,更进一步激发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全州上下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格局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项项惠民利民成果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越来越高,幸福甘南底色越来越亮。
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光荣使命催人奋进。十年来,经过甘南人的不懈奋斗,草原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全州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是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的十年,是人民群众共享到社会发展成果最多的十年。十年来,甘南影响力、美誉度空前提升,各族干部群众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甘南州正迎着发展的激荡风雷,踏着时代的铿锵鼓点,再鼓干劲,再添激情,再求突破,再创辉煌,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8月25日兰州新区以党建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22年08月24日“牢记总书记嘱托 喜迎党的二十大——深入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举行
- 2022年08月22日切实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作用 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访甘肃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跃华
- 2022年08月19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兰州新区篇】打造“四区两新”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