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真情为民 一路芳华——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常青华

 2022/09/07/ 08:54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马丰友

真情为民 一路芳华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常青华

  金昌日报记者 马丰友

  在人群中,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不施粉黛、不着华服,走路一阵风、逢人满脸笑。

  在岗位上,她又显得不那么普通,在基层摸爬滚打十余年,又在窗口单位兢兢业业十余年,还在多个部门单位担任“一把手”,生动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服务百姓,让初心之树长青、梦想之花绽放的风采。

  她先后获得“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全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并荣记甘肃省委省政府个人一等功,日前又荣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她就是金川区妇联主席、四级调研员常青华。

  扎根基层,“微小细”折射“大情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

  自1991年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街道办事处,从办事员到民政专干再到社区书记,常青华把人生中最美好的15个春秋都献给了最基层的居民群众,也把“让和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的普通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人生格言写在了“镍都”金昌的大街小巷和居民楼里。

  金昌是个光荣的城市,被誉为“祖国的镍都”。从1981年建市起,服务城市、服务企业、服务居民就成为金川区每一名基层公务人员不二的信条。

  常青华入职时的金川区广州路街道是一个新成立的街道,辖区居民大部分是金川集团公司的职工和家属,常青华承担了全街道1.2万多户中5000多户的走访登记任务。她走东家、串西家,拉家常、问冷暖,把居民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年逾古稀的霍秀荣大娘逢人就唠叨:“当年若不是常书记照顾我、关心我,我一个孤老婆子怕是等不到儿子回来的那天了!”当年,霍大娘的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儿子离家出走,留下老人独身一人,靠低保度日。常青华知道后每周都约同事一起到老人家里拉家常、送水果、洗衣做饭,5年多风雨无阻,直到老人的儿子回家。

  社区党务专干李金花忘不了,如果不是常青华一再地动员和鼓励她报考这个岗位,她估计早已被迫丢下贫弱的母亲远走他乡。当时,她刚从高职院校毕业,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没有稳定的收入,全家人生活陷入窘境。是“亲人”常青华找上门来,说社区正在招人,她有一技之长,可以一试。可小李并不愿意“凑这个热闹”,说社区招工没准早都留给“有门路”的人了,哪能轮到自己呢!

  她把居民当家人,居民把她当亲人,有事就找她。居民区道路坑洼,“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她就一次次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先后全部硬化;一些困难家庭孩子课后没有去处,她就去找共建单位捐助课桌椅,腾出办公用房办起课外辅导班;退休的大爷大婶们无事可干,她就动员怀有文艺特长的退休党员当教员,拉起了文艺队……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常青华拿出一本本密密麻麻写满字、记满事的小本子说:“我就是做了一些小事,不值一提。”可就是这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树立起了基层公务人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公仆形象,凝聚起了基层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合力。 

  立足岗位,“小窗口”承载“大民生”

  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前哨”和“阵地”,民政“窗口”承载着百姓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上连“国计”、下接“民生”。只有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百姓着想,甘当“店小二”“小保姆”,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才能让“窗口”亮起来、百姓乐起来。

  2005年8月,常青华到金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任主任。别看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湿”,貌似轻松,实则充满挑战。

  2006年秋季的一天,年过不惑的一对夫妻一路扭打着来到登记中心闹离婚,言辞激烈、动作失控,差点将中心的玻璃钢门撞碎。常青华赶紧走上前去,拍着夫妻俩的肩膀说:“别冲动,你们离婚总有个原因吧,先冷静下来再说,免得将来后悔!”随后递上茶水,耐心听他们倾诉。

  原来,夫妻俩因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差异时常发生口角,几次闹到想离婚,子女劝说也不奏效。“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相互包容和尊重是婚姻的基础。再说,你们也得为孩子多想想……”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疏导,夫妻俩终于默默点头。

  面对无数次这样的情形,她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诚、耐心和专业精神,让一个个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

  常青华常说:“群众找到你是因为信任你,这份信任万万不可辜负!”

  2007年秋,常青华正在办公室整理婚姻档案,门被轻轻地推开,她抬头一看,是一位穿着极为朴素的老人走了进来,问其究竟,老人含着热泪道出了事情缘由。

  老人是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家属,子女都已成家迁出,老伴去世后,每月靠306元遗属费生活。多年前,她在捡垃圾时,在垃圾箱旁捡了一个孩子,约一岁左右,放在纸箱里,孩子胸前、腹部、两腿大面积烫伤并已感染,已经奄奄一息。

  善良的老人将她抱回家,倾其所有为孩子治好了伤,将他抚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因为开不出有效证明,办不了收养证,从而上不了户报不了名,她多方打听才找到了这里。

  常青华被老人收养孩子的故事感动,赶紧给老人倒上水,给她宽了宽心,稳定了情绪,答应会亲自替她办理。随后,经过两天和居委会、派出所的协调,为她办理了合法的领养手续,让孩子入了户。

  在12年的民政“窗口”工作中,常青华先后分管双拥共建、社区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社会救助等领域,把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了各个角落,金川区婚姻登记中心连续3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金川区双拥办连续3年荣获全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为金昌市蝉联八届“全国双拥模范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服务发展,“勇担当”成就“善作为”

  从2017年开始,常青华担任了区属多个部门的“一把手”,从“办事员”变成了“谋事人”。她把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和金川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创设品牌、争做一流,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

  2018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拉开序幕,文明城市测评新增体系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并且延伸到了农村。她一方面在城市社区组织开展“包街包帮”“逢6上街”志愿服务活动,让满城尽现“红马甲”、街巷飘满“志愿红”,推动这一活动成为金昌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针对村民反映的卫生脏乱差、养老问题突出、婆媳关系紧张、诚信缺失等十类问题,大力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对应创设了“理论宣讲”“先锋引领”“婆媳互夸”“孝善矩阵”“道德银行”等“十大品牌”活动,“道德银行”项目入选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敲锣打鼓送荣誉”等经验做法频频登上央视等主流媒体,新时代文明实践“金川品牌”在全国唱响,助力金昌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在担任金川区科技局长的两年里,她带领单位一帮人做调研、拓思路,探索出了以科技服务“一颗红心”、项目申报“绿色通道”、科技合作“蓝色平台”、科普惠民“橙色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四色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带头开展科普知识带进门、先进技术送上门、专家培训引进门等精细化科技服务100余次,引进先进优良果蔬品种30余个,组织企业申报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6项,争取项目资金数千万元。

  走上妇联主席岗位后,她积极发挥“娘家人”组织优势,组织200名妇女参加社交电商+直播线上线下技能培训,“村花直播间”“一村一品一主播”等平台在疫情期间大放光彩,解决了特色农产品卖难问题;她探索开办的“宝妈”工作室,为80余名困难女性、进城陪读妇女、待业女性群体解决了灵活就业问题;她组织“爱心妈妈”团定期开展和留守困难儿童过一次生日、看一场电影、逛一次公园、买一次换季衣服、做一回社会实践“五个一”关爱活动,让他们找回了久违的“母爱”……

  30载峥嵘岁月、30载家国情怀,常青华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土地、热爱的百姓、热爱的岗位,但她总说,“比起党和人民给与我的,自己还做得太少”。尤其是面对长期瘫痪在床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接踵离去,每每热泪过后,她更是感受到了个人的渺小和无力,更加地感念和眷恋这个伟大的时代,倍加珍惜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勇毅奋进、踔厉不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