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堆村村民刘永宏:“我上班了!”
就业是民生第一工程。2022年国庆前的一周,当定西市元古堆村民刘永宏穿上标识“国家电网”蓝色工作服走出家园的时候,邻居们都为他由衷地感到欣慰,刘永宏自己也很激动,“刚把电工证拿到手,我就当起了供电上的一名工人,上班了,这稳定的收入,是我做梦都没想过的。”原来的贫困户刘永宏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帮助下,从电工培训到走上岗位,仅仅只用了一个月时间,村党支部书记董建新认为村民这样实现就业“简直就是神速”。
在陇南市大桥镇郭坝村,第一书记王亮坚持到每家每户,广泛动员村里的年轻人参加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组织的助力乡村振兴高压电工特种作业培训,第一期培训郭坝村选派的7人中有5人合格取证。自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组织多轮次培训工作,帮扶村多位村民取得电工、烹调、电焊、钢筋工等技能证书,使村民有一技之长,拓展就业渠道,使外出务工更具竞争力。
李坪村支部书记李国彦:“花椒的销路不用发愁。”
身为李坪村支部书记兼农余合作社理事长的李国彦,在花椒生产车间步入正轨、花椒产销逐年递增的当口,自己却生病了,陷入极度困境的他,还是得依靠驻村工作队,把所有的职责压给了第一书记赵关义,他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合作社的工作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经营的更加风生水起。同时,李坪村的工作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在大桥镇组织的党建现场观摩中,李坪村各项工作名列大桥镇14个村前列。李国彦终于可以在医院安心看病了,“我对电力驻村工作队特别放心,村里的工作、花椒的销售都不用发愁,等我康复了,我要带领村民通过自身奋斗,把花椒产销量都搞上去”。
产业是农业第一要务。土地里不产出东西来,就不能叫作农业。六年来,国网甘肃公司3000多万元的定点帮扶项目中,百分之九十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村实施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不断增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持续拓展花椒、南瓜、金耳、蔬菜等种植业,牛、羊、中蜂、鸡等养殖业,巩固脱贫成果打出“组合拳”。截至2022年国庆前,公司已累计帮扶消费农产品3000多万元,一批“厚道甘肃,地道甘味”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居民餐桌。
土地是农村第一资源。整治撂荒地也是陇南山区发展农业的需要,在耕地极少的大桥镇,完成1000多亩撂荒地是不容易办到的。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捐资200多万元,新建改造40多公里田间地头产业路,减轻农民劳动负担,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定点帮扶村花椒、金丝皇菊等种植产业规模。
大学生郭小龙:“学费都是徐叔叔出的。”
每年开学前,家住大桥镇韩河村的郭小龙都会收到徐宏泉5000元学费资助,整整四年了。今年郭小龙大学毕业,但他却一直没有见过这个爱心资助的叔叔。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爱心的人,徐宏泉就是其中之一,他连续四年资助郭小龙,郭家一家自是感激不尽,但韩河村其他人甚至法律合规部的同事们鲜有人知。
李留平从天津高职院校毕业,开启了城市从业之路,他是近100名受到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两次“金秋助学”资助的毕业生。连续6年的“金秋助学”,已经让900多名西和县大桥镇的学子走出大山、追梦圆梦。
教育是农村发展的第一根本。杜绝贫困代际传播,教育就是根本。新型职业农民更加需要教育培训,第一书记徐鹏把老师请进王山村,开展电商及农产品包装销售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直播带货的网红,藏在深山里的优质农产品销售再也不用发愁了。
韩河村村民王中红:“吃的用的都是积分换的,不花钱!”
一个人帮着兄弟拉扯大一个孙女,王中红的日子过得紧巴巴,老家山上种不了啥,他就养了几箱峰为生,现在搬迁了,年龄大了也没处打工,但他把公益性岗位干好,搬迁点单元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行动不便的邻居,生活充实的同时,村干部帮他都记着,“我干这些都是应该的,也乐意,但村上还给我积分,让我到电力上的爱心超市取东西,吃的、用的,还有娃娃的本子等,都是这些积分换来的,不花钱!他们咋就这么好呢,感谢共产党的好干部。”
创新是帮扶取得成效的第一源泉。驻韩河村第一书记王吉林积极争取,在韩河村易地搬迁点试点建设了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第一家“电力爱心超市”,创新推出“520”量化积分机制,构建起“五大振兴”的动力源泉,村民的一切行动都转化为积分,干净的院落、积极的互助、耕地不荒、厨厕不脏、邻里和谐、孝老爱亲、相夫教子……都可以是积分选项,电力爱心超市里的货品都以“积分标价”,村民自主换取实惠的生产生活用品,乡风文明的转变蔚然成风。
文明素质改善提升,也是驻村帮扶的重要任务之一。驻村工作队依托“电力爱心超市”,因地制宜创新推出“520”村民量化积分机制,即围绕乡村振兴5个方面总要求,将帮扶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情况细化量化为20项积分事项,使抽象任务具体化,变“管理”为“激励”,持续增强帮扶村自我“造血”能力。今年七十多岁的李赵朝老人一家,在量化积分中,积极流转、代耕同村无人打理土地,发展花椒20余亩,年产优质干花椒2000余斤、10万余元,村“两委”从产业发展多样、引领村民致富等多个维度对其积分高达1000余分,在帮扶村遥遥领先,成为帮扶村有名的致富能人。
王山村合作社负责人张成军:“烘干快还好看!”
靠阳光晾晒和小型烘干设备,很难将大批量花椒“干制”。电力公司驻村工作人员利用专业所长,与电科院专家一道研制空气能动力烘干房,解决了大桥镇集中连片花椒基地的新鲜花椒“干制”难题。合作社负责人张成军对村民讲起烘干房的高效率就会眉飞色舞,“这个就把装了新鲜花椒的小车推进去,两个房间的几个车车都推进去,关好门,设定好烘干的程度,就不管了,咱们继续到地里去摘花椒,烘干自动就停了,烘干不但快,而且花椒色泽也亮,好看多了。”同时,根据帮扶村花椒、烟草烘烤期用电负荷突增的问题,驻村工作队联系所里的同事,创新开展子母变、共享动力电等方式,解决农机高峰用电难题,避免农闲时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
电力是乡村发展的第一动力。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布局,高标准建设改造农村电网,持续打造与现代农业、美丽宜居乡村、农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电网。投资2854万元,在西和县大桥镇建成全省首个乡村振兴配电网改造示范工程,让村民享受基础生活电气化带来的安全、清洁、低碳和高效。
针对陇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洪灾、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情况,投资4000余万元,打造“电力生命线”工程,提高配农网建设标准,确保灾害面前县域、乡域重点负荷供电不中断。
驻小山村第一书记徐志奇来自省城兰州,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联合甘肃省经济技术研究院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探索实践电力服务“空心村”APP应用,并在陇南市大数据服务中心上线,政企合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从驻村191人完成119个村脱贫攻坚,到驻村207人助力127个村乡村振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在帮扶工作中始终将电网先锋党支部和农村“红旗党支部”创建有效融合,夯实强村富民的组织基础。开展党建“三队一区一岗”建设,创建党员先锋队、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做到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力量,组织活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2022年金秋十月,陇原乡村大地上处处是丰收的喜悦,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钟情奉献于这片大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奉献着“国网力量”,呈现着“国网担当”,书写奋进新时代的华丽篇章。(赵宣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8月23日并网发电20小时,国网甘肃电力支援成都可靠用电
- 2022年07月29日强精神,提素养!战“疫”一线“青”力而为——国网甘肃电力团员青年出战疫情防控纪实
- 2022年07月23日国网甘肃电力:“疫”刻间,“孤勇者”逆行而上
- 2022年07月23日国网甘肃电力工会推出疫情期间系列为职工办实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