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环县 种植“苦”药材 带来“甜”日子

 2022/11/28/ 09:40 来源:陇东报 记者 乔洁 通讯员 侯琼

环县 种植“苦”药材 带来“甜”日子

  陇东报记者 乔洁 通讯员 侯琼

  秋末冬初,环县中药材迎来收获期。在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药材采挖机的轰鸣声、群众采收的欢笑声,回荡在田间地头。

  环县小南沟乡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雨水较少,有种植中药材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乡通过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草药种植,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广大农民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径。

  日前,记者走进环县小南沟乡许掌村村民汪志顺家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地里机器轰鸣,一垄垄的柴胡伴着机器的轰鸣声破土而出,村民们有条不紊将药材分拣、晾晒,并根据品质对药材进行分类。“柴胡收采已经接近尾声,我要赶在封冻前完成采挖、分拣。”汪志顺说。

  汪志顺是当地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中药材已有5年时间,随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为了更快完成采收,今年他花费16万元添置了一台挖药机械,提升了药材的采收效率。“机械采收比人工快很多,今年种的50亩药材,5天时间就全部采收完了。”王志顺一边装车一边告诉记者。

  采收结束后,趁着中午阳光正好,汪志顺夫妇又忙着把刚从地里拉回的柴胡铺开挑拣。汪志顺边挑拣边告诉记者,虽然他现在年龄大了,但是通过县上组织的外出学习和自己的摸索,如今他也算得上当地柴胡种植的专家。柴胡耐寒耐旱,适宜在山区种植,而且经济效益好,今年他尝试着和玉米套种,有效解决了柴胡幼苗期遮阴保湿的难题,这等于给自己的收入“套”上了“双保险”。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药材种植带来的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汪志顺的儿子也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在环城镇北郭塬村流转了70亩土地,跟着父亲学种药材。父子俩一起配合,儿子开机械,父亲装车卖,一家人靠种植“苦”药材过上了“甜”日子。“我今年采收了50亩左右柴胡,一亩地大概能收入4000多元,纯收入18万元左右。”汪志顺说。

  如今,小南沟乡许掌村268户村民,有近120户种植柴胡,柴胡种植存量达3200余亩,户均15亩以上,每亩保守产量90公斤,人均来自中药材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在许掌村带动下,陈掌、小南沟、连川、天子渠等村每年种植柴胡均在1000亩以上,目前已形成了以许掌村为中心的7000亩柴胡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全乡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小南沟乡乡长裴艳说。

  近年来,小南沟乡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思路,以点带面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历经几年的发展,该乡的柴胡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200余亩发展到今年的7000余亩,亩产值达到6300元左右,人均收入仅柴胡一项就达到3000元以上。

  中药材种植为环县乡村振兴开出了一剂良方。近年来,环县科学规划出适宜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新布局,在县北部和西部3乡镇建成千亩以上中药材绿色标准生产基地3处,同时在中药材适应的种植区域,以村为实施单位,每村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面积500亩以上。通过统一种子种苗供应、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露头栽培、全程机械采收等先进实用技术,种植中药材品种10余种,规模化种植7余种,订单种植达到5.52万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